第七節講道(1 / 2)

且說本尊在五莊觀講道。萬壽山方圓千萬裏內有近萬隻小妖,平日就知道萬壽山有大陣守護,且靈氣充沛,可能有大神通者居住。如今,聽到傳音便紛紛拖家帶口趕往萬壽山。那近百成就仙道的小妖,更是不收拾一下,直接駕雲飛奔。

數月時間,近萬小妖全部抵達五莊觀,化形者甚少,植物妖怪不便移動,來的大多是獸型。隻見所在群山青煙繚繞,靈氣湧動。五莊觀大門緊閉,門上有一副對聯:“長生不老神仙府,與天同壽道人家”。近萬小妖被擋在門外,絲毫沒有表示不滿。也不敢表示不滿,從院子裏傳來陣陣威壓,就知道裏麵卻有高人。小妖們不敢喧嘩,自覺按修為高低盤坐在觀門口,靜靜等待著。

“吱呀”一聲,觀門大開,兩個小道童走到觀外。清風說道:“爾等坐好,老師即將開壇講道。”不見其人,隻聞其聲,觀內傳出句句大道真言,

“天地初開之前,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生靈亦大。”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上德若穀;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

很小聲,但不知為什麼傳的極遠。小妖們坐於一旁,恭恭敬敬的聽著,不敢發出一聲聲響。大家靜靜的聆聽這天籟之音。期間不時有人手舞足蹈,有人搖頭晃腦,又有人撓頭磕地,眾生之態,不一而足。萬壽山其他生靈雖然靈智未開,但在朦朧之中聽到這些箴言,精神為之一震,仿佛著魔似地翻來覆去,他們知是有大機緣,有助於開啟靈智。萬壽山周圍一些有靈性的樹,嘩嘩的拍打著樹葉,像是表達喜悅一般。遠處不時有一兩聲獸吼,馬上又沉寂了下去,但是卻向萬壽山飛奔而來。

諸多小妖沉浸在鎮元子的大道真言中,如此過了一百個元會,鎮元子每次講道一萬年,一元會講道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