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拿新買的褲子去絞邊,左尋右覓而不得。這不奇怪,給褲子絞個邊,才區區二三塊錢,靠這活計養家糊口,其難度之大,用手指就能想出來。終於找到一處路邊攤,一位四十開外的婦女裝束簡約,氣質不俗,坐在小凳上,邊做十字繡,邊等生意來。她拿過我的新褲開始剪裁,我閑坐一旁,看她忙乎,拉拉家常。才知眼前守攤的她,有驚人的家世。她有兩個孩子,大的在英國留學,小的在北京上大學。供孩子讀書,耗去百餘萬資財,這可不是小數目,非普通家庭所能承擔。
我問:“你家庭條件那麼好,為什麼還要守這小攤呢?”
她說:“家裏再有錢,也是老公掙的,我也要盡自己的能力掙錢才是。人老呆屋裏,心悶得慌。出來做事,心裏也快活些。”
掙錢不為養家,而是驅逐閑散無聊,找到內心的平衡。無獨有偶。一位大姐忙時隨老公在廣州做生意,閑時回南昌帶孫女。在南昌,她老公人閑心不閑,電話裏談業務,酒桌上忙應酬。家裏事,由保姆包攬,她除了早送晚接孫女,幾乎無事可做。一次,在附近一家超市看到她,不是購物,而是在那裏做理貨員。問她收入幾何,她說每月掙千兒八百。守著千萬家財,掙這點小錢顯然不是目的,是找法子讓自己忙起來,告別無聊吧。由此,快樂不請自來,幸福方能觸手可及。
人與人,人與事,人和世界,人和自己,都存在一個平衡的問題。自己與自己之間的平衡,情緒是個關鍵的閥門。掌控好情緒閥門,需要我們一生去修行。身心療愈大師、整體醫學醫生羅伊·馬丁納(Roy Martina)寫了《改變,從心開始——學會情緒平衡的方法》一書,對情緒平衡有精到的論述。他給人提供了一個減壓放鬆、平衡情緒的簡易方法:放慢呼吸,甜頭盡量往後卷,閉目想象自己在藍天下、青草上……緊張時,不妨一試,效果不錯的。平衡情緒,是一條通往內心簡寧的幽深小徑,路的盡頭,幸福如彩虹般亮閃迷人。
@靜心:
情緒要平衡,人心亦然。心有所動,身有所為;心有所畏,身有所忌。王夫之說:“天有所不敢,故冬不雷而夏不雪;地有所不敢,故地不流而水不止;聖人有所不敢,故禹湯不以天下與人,孔子述而不作。人皆有不敢之心,行於惻隱羞惡辭讓是百之中。”敢與不敢之間,有為也有畏,是為心的平衡點。
人生時時做平衡,生命處處覓平衡,一個人站在平衡點上,便是快樂的起點,幸福的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