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鳳駕鸞回民心安 上(1 / 2)

太初二年,天下大旱。

長安城乃西漢帝都,自是繁華富庶,無出其右。然而此刻,王氣蔚然的太和殿內卻是一片肅穆驚心。

年過半百的漢武帝坐在龍案前滿麵怒意,右手緊握成拳,青筋暴起。年輕時,他也是征南戰北睥睨疆場的天之驕子,如今雖年邁,略微發福的身體也掩飾不住他的霸氣和鋒利。

文武百官齊齊跪了一地,跪在他們最前方的卻是當朝皇後莊晴眉和寵妃沈玳嬰。

沈賢妃額頭貼著地麵,渾身瑟瑟發抖。她的右手旁正躺著一隻皇上盛怒之下砸過來的青玉茶盞,恐怕她入宮侍主這二十餘載,皇上還從未對她發過這樣大的脾氣。

朝堂之內鴉雀無聲,人人屏息自危。

然而,今日致使龍顏大怒的卻是另外一個女子,十幾天前為了躲避與烏孫國和親而潛逃出宮的公主—劉解憂。

這解憂公主說來也是個傳奇女子。近半年來,就連京城茶樓酒肆中的說書先生講的也全都是她的故事。她本是在景帝三年時領兵造反的楚王劉戍的孫女,“七王之亂”平定後,劉戍被殺,但景帝念及同宗之情,便未降株連之罪,但楚王一脈卻從此敗落,富貴如黃鵠歸天,一去難返。

然而就在半年前,年僅十八歲的解憂郡主卻橫空出世,不僅憑借自己卓然的茶藝在“鬥茶”大會上拔得頭籌,又利用先秦“遠交近攻”的戰術為漢武帝解了匈奴之危,更是在大漢與西域茶馬貿易的基礎上提出了貿易絲綢的策略,上至武帝下至文武百官無一不為她的機巧才智所折服!

武帝盛讚她“花之解語者未若女之解憂者也”,並破郡主之格親封為公主!楚王一脈,也憑借著她的得寵洗刷了“叛賊”的罪名,扶搖直上。這時,人們才發現,原來大漢竟然還有這樣一位出塵絕麗、聰慧善婉的奇女子!

可是天妒紅顏,就在解憂冊封後不久,西域便傳來噩耗。六年前與烏孫和親的細君公主突然暴斃,烏孫國的勢力瞬間傾倒於烏孫的左夫人—匈奴燕莎公主處,“烏汗聯盟”岌岌可危。

自去年年末以來,匈奴屢次南下侵犯大漢邊境,猖狂挑釁,勢如餓狼。而烏孫作為西域第一大國,是大漢在穩定邊境勢力上最有力的幫手,若烏汗聯盟解除,烏孫倒向匈奴一邊,後果將不堪設想!於是,在烏孫國親漢派的使臣和朝堂重臣的秘密商議下,決定再派一位公主前去和親,那個人選便是解憂!

事關國之安危,一切都在秘密進行之中,但武帝賞識解憂,思其有男兒胸懷,大家風度,還是將此事告訴了她。雖然為遠嫁他鄉悲痛萬分,但解憂卻也是懂得大是大非之人,沒有猶豫就應允了下來。她的大義凜然讓武帝甚是佩服,不僅重賞了她的家人更是恢複了楚王一脈所有男丁親王的爵位!

然而,他卻被這個自己最信任的公主擺了一道,十幾天前,她便已經秘密潛逃出宮了!

明日便是昭告天下,公主祭天辭別的吉辰。可是五天前,皇後卻拽著沈賢妃前來請罪,原本因病住在賢妃昭陽殿中的解憂公主不知何時已經人間蒸發了!皇後控告賢妃幫助解憂逃脫,賢妃自是喊冤,這兩位後宮身價最高的主子大鬧起來,很快便驚動了前庭!這件原本掩蓋的嚴嚴實實的和親機密,瞬間變得滿堂知曉,舉世嘩然!

烏孫與大漢的親算是和不成了,匈奴知道此事必定會有所動作。皇上立刻召見守邊少將軍鄭穆桓,卻發現鄭少將不知何時也不知所蹤!鄭穆桓年幼時曾與解憂有口頭上的娃娃親,而解憂在帝都的這段時間裏,他對解憂也頗為照拂,想必他突然間的消失就是隨著解憂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