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第五個不可不想的問題(1 / 3)

人生中第五個不可不想的問題

情生一輩子

問:你認同心情是人生的晴雨表嗎?

答:是,這是世界上僅有幾個人的否定。

我們都是世俗裏的“一棵小草”,沒有風霜雨雪的日子是不存在的,即使沒有,那麼暴烈的日頭和陰霾的死寂也足以清除你心裏僅有的快樂分子。沒有什麼人可以無視自己心中那頭“心情猛獅”。聖人也有心中的憂慮,佛也有佛的煩惱,上帝難道沒有對立的魔鬼?

心情可以隨著細雨的漣漪帶動人的思緒,把你整個人都牽涉進取了。幾百年前那個清秀貌美,才華橫溢的李清照在同樣的境遇中吟出了如此令人感慨的詩句。“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影視綠肥紅瘦。”

雨從古到今就是人們心情變換的影子,它淅淅瀝瀝地從天空飄來,落在窗上,花叢裏,小花貓的耳朵裏,就是告訴你:魚流淚了,心情變得糟糕了。雨的瀟灑,不慌不忙;雨的閑適,自由自在;雨的清純,洗盡萬物的鉛華;雨的多情,總能引得離人淚千行;雨的纏綿,有情有義。雨是一份心情,一份深藏心底的感動。

心情就像一根粗長的鎖鏈,它牽引著你的心;當它拉緊的時候,你就是地獄裏的奴隸,鬆散時,它仿佛是天使。

——編者語

失落總有時

失落就是一種感情,有種失去、沒落的感受,感情就是這麼的奇怪難以捉摸。一次突然的感覺,就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情,影響自己的心境。淡淡的風,浪漫的情景,而隻有一個人的孤影在遠航,哪怕前方有什麼險惡的阻擋。當心裏的一切都變成了空白,變成了淚水時,人們還能說什麼呢,說有用嗎?心情就是這樣,特別是在那失落的瞬間,伴隨著難耐的心。一言難盡,怎可言盡?此心從此不問人間情,自我封鎖緊閉,獨自一人飲下自己釀造的苦酒。

笑與哭都是這個世界,承受不能選擇目標,悲傷、離別、不得意,通通在失落之後得到了應有的人生歸屬。生活不可能沒有失落,當失落來臨時,我們需要積極健康的心態來應對。在此不妨試用以下幾個建議:

1敞開心扉看看這個真實的世界,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順利的人生,關鍵是看自己怎麼解決,比如你走路的時候被人撞了,別人給你道歉了,有時候你還是會覺得很惱火,但是你卻沒想到撞你的人心裏其實比你還難受,倒不如想“不管開心與否,都要過每一天。”

2想著不好的心情就會出現不好的心情,那幹嗎還去想呢?為何不讓自己忙活起來呢?不讓無聊來燃燒這空閑的心情呢?讓自己沒有空閑去想它,讓自己充實地過好每一分鍾,再有,早晨醒了以後不要戀床,醒了就起來推開窗,呼吸清晨的新鮮空氣,全身放鬆,讓自己像個歡快的頑童。

3在感覺不對勁的時候,去一個空曠、安靜、馨香的地方,自由自在地活動著。

4舒緩自己的身體,讓自己的呼吸有節奏。

5把精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像一盆花、一隻小狗……隻要能給自己帶來好心情的東西都可以去想,細心的觀察它們。

6靜默,用大腦去想那些美妙的事情,比如,金色的海灘、高山流水等等。

7進行一些與現在心情無關的事情,比如可以去散步,打球,聽音樂……

8生容易,活容易,生活卻不容易。其實,每個人的生活都不容易,跟自己差不多的人到處都是,關鍵是要快樂的活著。成功的人並不多,關鍵是要看你用什麼樣的態度對待每件事情。隻要我們認真對待每一天、每件事,就不會虛度人生,人生就會更加精彩。

孤獨並不可怕

誰都有孤獨的時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孤獨,它是一種心靈的病,一種可以變壞很多人心情的病毒。

年輕時的魯迅特別喜歡向秀的《思舊賦》,感歎他為何就寫那麼短。文章一開頭就煞尾了,後來,魯迅終於明白了那種人生的孤寂與無奈,就好像一隻氣球緩緩地升著,升到一定的高度時它就會爆裂。其實人類所有欲望的極限,都是一種大徹大悟的淋漓,一種返樸歸真的安詳。現在人們的心情越來越浮躁,時時都會感到孤寂、感到空虛。

孤獨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時刻都在困擾著我們。因而,我們要正確評估自己,試著努力和人交往,不要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交流機會。人生離不開交流,不管你是窮人還是富人,這是人生必備的。封閉自己是很痛苦的,這種痛苦就是“孤獨、寂寞、空虛、恐懼”,這就是人的心理負擔。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都體驗過孤獨的痛苦,也許這對於那些身價分毫的人來說深有體會。就相關統計,孤獨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通病。

雖然孤獨普遍存在著,但是,我們要學會擺脫它,找到造成孤獨的原因。每個人的孤獨都是多種多樣的,因人而異。以下三條就是造成孤獨的主要原因:

1有孤獨感的人都會內向、焦躁、對別人的拒絕反感,並且更容易抑鬱。孤獨的人在朋友身上花費更少的時間,不經常約會,也很少參加集會,沒有什麼親密的朋友。即使出現交往,總是用消極的態度對待別人和自己。

2孤獨的人還會目空一切,自高自大,總是認為別人非常的平庸無聊,不願與之交往,從而將自己逼進孤獨的胡同裏。

3孤獨的人還會妄自菲薄,總是自卑自歎,總是因為自己的不足生怕別人小看了自己,因此就會給自己建造了一間封閉的小屋,與外界斷絕來往,或是盡量避免與人接觸。

許多孤獨的人由於缺乏一些基本的社交技能,從而使他們無法與他人建立持久的關係。

在生活中,很多人願意跟別人交往,但是由於缺乏交往的技能,在交談過程中傾向於扮演“被動消極的社交角色”,也就是說,在交談中不願付出太多努力。這樣的人不會有長期的朋友,對現在的朋友也不會太在意。

很多孤獨的人還會憤世嫉俗,一味追求完美世界,而這種“理想世界”又無法與現實兼容,他們的言行常常不為人們所理解,從而造成孤獨心理。現代很多年輕人自我意識日漸增強,卻總是不能從孤獨中走出來,一味地回避社會,最後便可能把自己隔絕起來,得不到成長中所需要的信息和情感支持,並為此而感到深深的苦惱。所以要從自身的情況入手,盡量擺脫孤獨。以下兩方麵就是如何擺脫孤獨的方法:

1注重人格修養,認真對待自己與別人的關係。要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調整自己高傲的心態,積極主動的跟別人交往,盡可能的幫助別人,關心別人。當你看到周圍的人有為難之處的時候,如果能主動伸出手去幫一把,很可能就為自己贏得了一位朋友。同時,要學會寬容,包容別人的過錯,與別人友好相處,逐漸從孤獨中走出來。

2改變自己,讓別人覺得自己可以接近。要有強烈的自信心,在發現別人長處的時候,也要明確自己的優點,要盡可能的發揚自己的長處,讓自己感到與別人是平等的,使得別人樂意和自己交往。同時,要客觀冷靜地思考自己所追求的“理想世界”的真正價值,還要進行不斷地調整,按照具體的情況進行調整。

其實,走出孤獨並不困難。不管是你自身的痛苦還是外在的壓力,都不要讓自己一個人承擔。我們身邊的人大都很善良,隻要你願意與別人交往,大家真心的關心和幫助,不但能盡快幫你走出困境,而且還會使你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友愛和真情。別人的幫助並不是憐憫和同情,求助也並非示弱。得到別人的幫助而自立強大後,要用學來的學識來回饋給其他有需要幫助的人。隻有把自己融入到別人的生命中,不斷地學習別人的長處,就會完善自己。

絕望就是希望

“絕望”是什麼?也許人們知道這個詞,卻不能很好地理解這個詞。因為隻有切身處於絕境中的人才能真正地體會到這兩個字的分量。“希望”是什麼?更多的青年把“希望”理解成做個“超女”或者“快男”,還有很多人把“希望”賦予了太多的物質欲望,在人生中不停地追逐。

因此,很多人既不懂得什麼是“絕望”,也不懂得“希望”,於是他們就變成了一個個麻木不仁、猶如丟失了靈魂的軀殼。路在哪裏,卻不重要,因為對於他們而言,有路沒路都一樣,隻要“或者”就可以了。新東方的校訓是:“從絕望中尋找希望,人生終將輝煌”。用猜測的心情去想想,那些開創新東方的老師肯定應該理解什麼是“希望”和“絕望”,隻是隨著時代的變化,“絕望”和“希望”所含有的意義隨著每一代人在變化。

挫折是由美國的亞當斯提出的,是指人類個體在從事有目的的活動過程中,指向目標的行為受到障礙或幹擾,致使其動機不能實現,需要無法滿足時所產生的情緒狀態。引起挫折的原因既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主觀原因主要是個人因素,如身體素質不佳、個人能力有限、認識事物有偏差、性格缺陷、個人動機衝突等;客觀原因主要是社會因素,如企業組織管理方式引起的衝突、人際關係不協調、工作條件不良、工作安排不當等。人是否感受到挫折,與許多隨機因素有關,也因人而異,但是歸根結底,挫折的形成是由於人的認知與外界刺激因素相互作用失調所致。

也許很多90後的人無法了解80後的痛苦和難挨,因為我們在變化著,整個社會都在改變,我們的生活開始優越起來了,沒有太多機會讓新一代感受絕望的“痛苦”。可是一個從來沒有被生活曆練過的青年怎麼可能迅速成熟呢?難以想象再過10年、20年這些從未被生活“折磨”過的青年如何承擔責任。

身為這個時代的人,要意識到“絕望”和“希望”的含義,否則難以成就自己的人生。人生不是什麼“富後代”所能終結一生的,任何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鮮血和汗水的流淌,如果生活讓我們沒有機會去見識血淚的力量,那麼就讓自己嚐受這種血與淚的滋味。

如果你不能在真實的經曆中感受這兩方麵,那麼你可以一個人背著行囊去遠行,或者在冰冷的寺廟裏吃齋念佛,在嚴寒酷暑下搬磚和泥,像個乞丐似的哆嗦著站在大街上……當你嚐試著做這些真正能令人感到“絕望”和“希望”的事時,你會覺得自己還能那麼優哉地自認為是個成功人士嗎?還會認為自己以前的人生最精彩嗎?

當然,這裏不是要求人們去刻意地模仿感受,而是要去真正的感受人生所能給自己帶來的東西。“希望”可以使人覺得“生”如此有意義,而“絕望”又讓人們懂得“死”是多麼讓人值得思考。當我們充滿“希望”的時候應該尋找“絕望”,當我們處處“絕望”的時候,應該看到無窮的“希望”……或許就能感受“鳳凰涅槃”的真意。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一個不知道什麼是“苦”的人不會珍惜“甜”,一個不理解什麼是“絕望”的人不會擁有真正生氣蓬勃的“希望”。人生中最精彩的部分不是你擁有的金錢和宮殿,而是在你奮鬥的時候所出現的酸甜苦辣。

有兩個人在聊天。一位是作家,正準備寫一部關於打劫銀行的小說,而整個故事將會很荒誕。他的朋友就說:“你為什麼要寫關於打劫的故事啊?為什麼不寫關於愛情的呢?”作家說:“我這個人不相信愛情,如何去寫愛情小說呢?”他的朋友接著說:“很好,你就適合去寫愛情小說。”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所從事的事情並不一定就是自己所喜愛的。一個能惹得眾人大笑的笑星卻在台下麵過著嚴肅、拘謹的生活。正是因為這樣對人生感到暗淡的人才能演出最好的爆笑喜劇。據說,有名日本導演怕血、怕黑,但是他拍的恐怖片卻讓人不寒而栗,影片的場麵非常暴力血腥。可是,他也沒有閉著眼睛把電影拍完。

有絕望的時刻就有希望,絕望不一定就是人生中最壞的事情,往往是一個人重生的機會。一個人對愛情絕望,那麼,他必然有過一段傷心往事。一個好的作家,他筆下的愛情不隻是愛情,還有一段人生。愛欲是一種動力,結束我們過去的曆史,也把我們推向將來。人終究會有一死,如果能長生不老,那永遠熱情的相愛還能繼續嗎?

降臨在我們身上的命運並非都是厄運,而是對於人類生命有限性的接納和肯定,是對人生的一種規範。人們會感受到自由自在的愛情,但那時有時也會覺得這樣的愛也是那麼無聊。唯有愛情,始於如此的興奮,又終於如此的失敗與荒涼。對於一個絕望的人,也許會把這個問題看得更加透徹。

跳出自卑的泥潭〖1〗

從自卑的陰影中走出來

一個人不可能在很多方麵都很優秀,每個人都有很多方麵的不足和欠缺。那些偉人也不例外,拿破侖身材矮小、貝多芬失明失聰、林肯的醜陋、羅斯福的小兒麻痹、丘吉爾的臃腫,這樣的缺陷都可以讓一個人痛不欲生,可是他們的人生比其他人都要光彩,都要輝煌。

生活中的成功者和失敗者相比,有一個比較突出的區別,那就是自信、活力。自信使成功者眉頭舒展,腰板挺直,事業有成,仿佛時時刻刻都沐浴在幸福的陽光裏;而失敗者則不然,哪怕這樣的人很有錢、有權,但是在其內心卻有很多灰暗的陰影。

自卑的感情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不好品性,對一個人的人生發展有著破壞性的影響,是人類個體對自己能力和品質評價偏低的一種消極情感。不同的是,出色的人能克服這種自卑感,使自己活得坦然自在。而一個失敗的人總會過分地關注自己的不足,這樣的人隻要陷入自卑之中,就隻顧著埋頭苦幹,任勞任怨,人雲亦雲,一輩子都可能麻木地度過。

生活中有很多愚笨的人,這些人對自卑總有很多解釋和借口:我要是像比爾·蓋茨那樣有錢就可以了,要是有奧尼爾的強壯或姚明的身高,或者擁有愛因斯坦的智慧……這種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的優勢,久而久之就會失去信心,甚至悲觀失望,破罐破摔。倘若一個人陷入自卑的深淵,那麼他就很可能會因此受到嚴重的束縛,聰明才智也得不到發揮,所以自卑也是邁向成功的絆腳石。即使是一個聰明的人,也會有這種自卑的念頭,但是,在生命中,他們敢於冒風險,會竭盡全力的克服自身的缺陷,從而邁上人生的頂峰,成就一番事業。

很多人都能記得球王貝利,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以前是個自卑的膽小鬼。當他得知自己入選巴西最有名氣的桑托斯足球隊時,竟緊張得一夜未眠。因為他對自己缺乏自信,一種前所未有的懷疑和恐懼使貝利寢食不安。他既緊張又興奮地到了桑托斯足球隊。在開始練球的時候,他緊張得幾乎要尿褲子了。他就是這樣走進一支著名球隊的。第一次比賽教練就讓他上場,並讓他踢主力中鋒。心在怦怦地跳,兩條腿就像不是自己的,每當球滾到自己身邊的時候,他覺得就像別人的拳頭擊來。每次上場都是被教練逼著,在球場上他眼中隻有足球,隻有瘋狂地在球場上跑來跑去,這樣才能慢慢的回複自己的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