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奧卡姆思維

奧卡姆思維,就是舍棄一切複雜的表象,直指問題的本質。這種思維的可貴之處,是因為它直戳現實中的這麼一種病態:今天的人們,往往自以為掌握了許多知識,從而喜歡將事情往複雜處瞎鼓搗。

600年前,教皇約翰二十二世把一個神學領域的異端分子關進監獄,目的是不使他的思想得到傳播。這個異端分子叫威廉·奧卡姆。上帝保佑,奧卡姆竟然逃跑了,並投靠教皇的死敵——德國的路易皇帝。他對路易說:“你用劍來保護我,我用筆來捍衛你。”

奧卡姆一生寫下了大量的著作,但最享盛名的隻有8個字:“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即如果沒有必要,就不應該去增加事物實際存在的含量,換句話說,其本意是:隻承認一個確實存在的東西,凡幹擾這一具體存在的空洞的普遍性概念都是無用的累贅和廢話,應當依據這一原則一律取消。這一似乎偏激獨斷的思維方式,後來被稱為“奧卡姆剃刀原則”。

奧卡姆剃刀原則在邏輯學中又被稱為“經濟原則”。根據這一原則,對任何事物準確的解釋通常是那種“最簡單的”,而不是那種“最複雜的”,這就像汽車在路上拋錨,我們總是先看看是不是燃油用完了,而不會馬上就鑽到汽車底下去檢查是否哪個零件壞了。

600年來,一個又一個偉大的科學家磨礪著這把“剃刀”,使之更加鋒利,終於成為科學思維的出發點之一。

“日心說”是如何取代“地心說”的?

難道300年前的哥白尼看到了地球繞太陽運動嗎?不,他隻是覺得地球中心說太複雜了,有80多個圓球整天在地球的周圍繞來繞去,既不和諧也不美麗,更不經濟,創造宇宙的上帝一定不會這麼笨。

於是,哥白尼舉起“奧卡姆剃刀”,把那些多餘的圓球都剃掉了,並創造出一個他假想出的“哥白尼宇宙”——地球自轉著,並繞著太陽公轉,瀟灑、漂亮、簡單。

他堅定地相信:大自然不做任何多餘的事情。他這一刀竟然“剃”出了近代科學的開端。

奧卡姆思維,就是簡單化思維,從方法論而言,就是舍棄一切複雜的表象,直指問題的本質。可惜,當今有不少人,往往自以為掌握了許多知識,喜歡將一件事情往複雜處想。

蔡元培有一次上課,問在座的北大研究生:“2+2=?”,當時,台下竟沒一人敢站起來回答。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就是權威迷信,這就是複雜病。

多年以來,不少人一直懷有這樣的困惑:“埃及金字塔的底邊,為什麼是由365塊石頭組成的,這個數字,是否跟地球自轉周期有關?”針對上述問題,我們隻需拿起奧卡姆剃刀說話:它用365塊石頭砌成底邊是因為它需要那麼大,頂端的那28塊石頭也隻是因為它正好需要那些石頭——因為問題本來可能就是那麼簡單。假如硬要從複雜的角度進行聯想,任何解釋都能附會,如果當時埃及金字塔的每條底邊用了555塊磚,那麼,人們照樣能夠找到無數令人信服的相關聯係,從而證明埃及人的其他先見之明。因此,這些解釋原則上都可以“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