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又稱反向思維,是指從反麵(對立麵)提出問題和思索問題的思維過程,是以悖逆常規的思維方法,來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我國著名的速算專家史豐收,念小學二年級時,有一次他在課堂上突然想到:數學演算為什麼一定要從右到左,從低位數開始呢?閱讀和書寫都是從左到右,計算能不能也從左到右,從高位數開始呢?沿著這一思路,通過不懈努力,他終於創造了馳名中外的史豐收速算法。

1938年,匈牙利人拜羅發明了圓珠筆。因為有漏油的毛病,這種筆風行了幾年,便被人們棄用了。

1945年,美國人雷諾茲發明了一種新型圓珠筆,也因為漏油的毛病,而未獲得廣泛應用。

為了解決圓珠筆的漏油問題,許多人都循著常規思路去思考,即,從分析圓珠筆漏油的原因入手,來尋找解決辦法。

漏油的原因其實很簡單,筆珠寫了20000多字之後,就會因自然磨損而蹦出,油墨也就隨之流出。因此,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增加筆珠的耐磨性能。於是,許多國家的圓珠筆商,為此投入大量經費進行研究,有的,甚至試用耐磨性能極好的不鏽鋼和寶石來做筆珠。

筆頭耐磨性能問題總算得到了解決,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由於筆芯頭部內側與筆珠接觸的部分被磨損,又產生了漏油的問題。

正當人們對圓珠筆漏油的問題一籌莫展的時候,日本發明家中田藤山郎,他非常巧妙地解決了圓珠筆的漏油問題。他是這樣思考的:既然圓珠筆是在寫到20000字開始漏油的,那麼如果控製圓珠筆的油墨量,使其所裝的油墨量隻能寫到20000字以內,譬如說,隻能寫到15000字左右,漏油的問題不就解決了嗎?經過多次試驗,他終於解決了圓珠筆的漏油問題。

日本發明學會會長豐澤豐雄先生因此讚美說:“這真是一個絕妙的逆向思維方法”。

逆向思維又稱反向思維,是指從反麵(對立麵)提出問題和思索問題的思維過程,是以悖逆常規的思維方法來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通過研究和實驗,證實了細菌可以在高溫下殺死,食物可以煮沸以後保存。英國科學家湯姆遜倒過來思考,推想細菌也可能在低溫下殺死或使其停止活動,食物也可以通過冷卻過程加以保存。深入研究後,他終於發明了冷藏新工藝。

在瑞士曼斯霍爾涅市的一家飯店裏,牆上掛著一隻與眾不同的鍾。鍾內指針的轉動方向與普通鍾一樣,但鍾盤上的數字卻是倒著排列的,不是從1至12,而是從12至l。這就是鍾表上的一個局部逆向。為什麼要在鍾上進行這一逆向呢?飯店的老板說:“這完全是我的一個小把戲。顧客看到這個鍾,就不再注意時間,可能就會在飯店裏多停留一會兒。”

耕地大多在白天進行,與此相反,在德國西部地區的一些農場裏,黑夜耕地十分時興。農夫們往往選擇“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進行耕作,拖拉機一律關上所有的照明,而代之以軍用紅外線夜視儀辨別方向。雖然黑夜耕地可能會增添不少麻煩,但德國農學家蘇裏貝克發現:凡在黑夜翻耕的土壤中,僅有2%的野草種子日後會發芽,如果在白天翻耕,野草種子發芽率竟高達80%,約為前者的40倍之多。蘇裏貝克對此解釋說,絕大多數野草種子在被翻出土後的數小時內如果沒有受到光線(即使是短至幾分之一秒)的刺激,便難以發芽。據此理論,如在絕對黑暗的環境下耕地,日後可保證雜草少生。

過濾嘴香煙打開後,一般都是過濾嘴朝上,給吸煙者帶來不便:第一,抽取香煙時必須用手捏著濾嘴,容易把煙嘴弄髒;第二,抽出香煙遞給對方時,手拿煙嘴不合適;第三,從煙盒抽出煙來往嘴裏叼去,還得倒一把手。有人吸煙時把煙整體逆向——從煙盒底處開啟。這是一種巧妙的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有兩個鮮明的特點。

(1)突出的創新性。它以反傳統、反常規、反定勢的方式提出問題,思索問題,解決問題,所以它提出的和解決的問題令人耳目一新,具有很突出的新奇性。例如,美國阿拉斯加涅利欽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為使鹿群健壯起來,不是恢複植被給鹿治病,而是把狼作為醫生請到自然保護區。因為狼的到來,鹿群跑動得更勤快。

(2)反常的發明性。逆向思維是以反常的方式去思考發明創造的問題,所以,用常規方式無法做出的創造發明,用逆向思維就可以做出來。例如,通常用的煎魚鍋都是下熱源,用常規思維無法做出上熱源的煎魚鍋,而用逆向思維就很容易。

飛機裏的座位曆來都是前向式,即乘客坐在飛機頭方向。日本的一項調查及試驗結果表明,乘客背向機頭比麵向機頭更安全。

但是,飛機不可能為此整體逆向——倒著飛行。

局部逆向則很容易辦到——把座位反過來,成為“後向式座位”。

日本飛機安全技術調查委員會在對大量空難事故進行技術調查、並經過試驗得出這樣的結論:當人體受到相當於本身重量16倍的衝擊力時,前向式座位受力負荷為1000千克,而後向式座位,僅僅是其l/10,特別是當人體的頭部受到衝擊時,後向式座位的保護作用就要大得多。

戰機都是朝前發射導彈,數年前,在一部描述未來空戰的科幻電影中,科學家們構想了一種能向後發射導彈的戰鬥機。當時,軍事專家們曾把這種設想看作是“天方夜譚”。然而幾年之後,俄羅斯科學家就把這個天方夜譚變成現實,研製出可向後發射空對空導彈的SU-35戰鬥機。

使戰機向後發射導彈,這就是局部逆向。

戰機的這一局部逆向可了不得,據說,SU-35的這一招連美國目前性能最好的F-15E戰鬥機都難以抵擋。

火箭本來是以“往上發射”的方式起作用,原蘇聯工程師米海依爾,卻通過逆向思維,終於在1968年研製成功了“往下發射”的鑽井火箭。後來,他在此基礎上與人合作,又研製出穿冰層火箭、穿岩石火箭等。

人們把這些向下發射的火箭統稱為鑽地火箭。這些鑽地火箭的重量,隻有一般具有同樣作用的鑽地機械重量的1/17,能耗可減少2/3,效率能提高5~8倍。科技界把鑽地火箭的發明視為引起一場“穿地手段”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