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通過稱球遊戲來理解係統分析的簡單過程。

題1:假設有9個一模一樣的小球,其中有一個稍微輕一點,其他的重量相等。現隨你選用一種稱重量的儀器,要求你隻稱兩次,便將此球找出來。請問用什麼儀器,怎麼稱(先不要看下麵的答案,試著思考一下)?

做此題之前,先討論明確一個基本問題:若已知3個球中有個球輕一點,可取一天平,將l號球和2號球分別放到天平的兩邊去稱,視天平的位置變化可立即判知輕球所在。當有9個球時,可將球分成三組,每組3球,取兩組放到天平兩邊去稱,視天平的位置變化可先判知那組有輕球,再按前述方式再稱一次,即知輕球所在。

題2:做完了上一題,算是打下了這一題的基礎。有13個球,已知有一個球的重量與其他球不一樣,現在要求你隻稱3次,便將此球找出來你能辦到嗎?

有了這樣一個思考的前提,我們就可以一種比較輕鬆的心情來觀察係統思維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了。

這是一個不自覺地運用係統方法尋找金礦的故事,題目為《黃金穀》,作者是美國大作家傑克·倫敦,故事是這麼說的:

這個采礦者帶著一些基本工具:一把鎬、一把鐵鏟、一個淘金盤,以及最重要的東西:饑餓的靈魂。他選擇了從這個山穀開始勘探,因為這個山穀中有樹林、水草和山坡,這可是讓探礦者喜出望外的事……它是探礦者的秘密草地,同時還是疲勞的驢子很好的棲息地。真是沒有比這這個更好的了!

這人在那個山坡下麵的小溪旁邊挖了一鏟土,開始了他的勘探之旅。

他將那鏟土倒在淘金盤中之後,將之半淹在溪流中,並不停地篩動它,大部分泥土都被衝走了,隻剩下很細的泥土顆粒和最小的礫石塊,下麵,他要做的事情要花挺長時間,並且必須小心認真才行。

這家夥不停地篩動淘金盤,小心翼翼,直到看起來裏麵除了水以外,別無他物為止。

他迅速地傾斜淘金盤,裏麵的水就越過淘金盤的邊流到小溪裏去了。

他看到淘金盤底部有薄薄的一層黑色的沙粒。

仔細檢查之後,他發現了一顆金粒。

他將更多的水瀝出淘金盤之外,又找到了另外一顆金粒。

他繼續進行著這種費力費神的過程,每一次都仔細檢查淘金盤中那層黑沙的一部分。

他找到了7顆金粒,盡管這幾顆金粒並不那麼值得保存,但是這讓他的心中燃起了希望。

他順著小溪往下走,重複著同樣單調乏味的過程:給淘金盤中裝一盤沙子,仔細地衝洗淘金盤,認真地撿出細細的金粒。

隨著他順著小溪往下走,他收集到的金粒卻一次比一次少,其中一次隻找到一顆金粒,另外一次則顆粒無收。

因此,他回到了他開始的地方,開始往小溪的上遊走。

有一次,他淘到了30顆金粒,之後,每一次淘到的金粒都在不斷減少,直至又到了顆粒無收的境地。

他已經找到了小溪中最富有金粒的地段了,但這還並不值得在這個地段中繼續努力。黃金礦可能儲藏在小溪之外,也即那個山坡的表皮之下。

於是他離開最初幾次的勘探點,朝山坡往上走了幾步,開始沿著山坡往上與第一洞平行著挖第二排洞。

首先他還是將泥土倒在淘金盤中,然後來到小溪邊,淘掉沙礫,清點每次收獲的金粒:這樣的單調乏味的過程每進行一次,就得到更多的信息。

就這樣,他沿著山坡往上挖一排又一排的洞。從每排的中心洞中掏出的黃金顆粒都是最多的,末端那兩個洞中則都沒有掏出任何金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