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盤後,蘇夢懷選擇在溫馨的小窩裏麵等周莉,而是選擇了拷貝好資料,返回學校。今晚先去教師辦公室找趙文澤老師,然後去圖書館裏查閱一些資料,並且在宿舍過夜,明天再周莉回小窩裏,度過兩人的溫馨時光。
是夜,在教師辦公室裏,蘇夢懷拿著本子和筆,把自己心中的一些思考與疑問,都問了出來。
2014年,最火的一些詞,無異於是“雙創”與“供給側”。但無疑,這是來自於兩派不同的理論,在這過程中,即要激發社會的創業熱潮,又要進行供給側改革,這些信號讓人感覺紛繁複雜,無所適從,蘇夢懷也是其中之一。
趙文澤本來看到蘇夢懷這個論文了立項,本以為蘇夢懷是有些頭緒了,但卻殊不知,蘇夢懷也是一臉抓瞎。但是在這個時代發展的關鍵進程裏麵,誰又能快速的看透本質呢?
隨著趙老師的慢慢梳理,蘇夢懷也開始理解了中美資本市場的發展,也開始學會了從另一個高度去看問題了。而此刻,讓蘇夢懷感覺到驚訝的是,他發現他之所以能快速的理解到這些觀點,其原因竟然是來自那天在天河購書中心所遇到的那個怪人所推薦的書。
在這幾本書裏,在與德國社會學家、曆史哲學家哈貝馬斯相類似的路徑路徑裏,核心的一個點就是——匹配。
社會製度、文化、經濟製度的相互匹配,並且在這個結構中,不停成長,不斷變化與演繹,直至今天。而趙文澤老師的對話,則是讓他擁有了別樣的視野。
事實上,中國的金融體係的建立,本來就是圍繞在國企周邊的。
當年的朱相主政時,改革開放方興未艾,民間開始活躍的同時,國企在國民經濟體係的中的地位也開始發生變化。開始有了職業經紀人,有了MBO,也有了許多的改革。
在當時,我國高等教育尚未普及,中專、大專、技師等工人,工業崗位非常吃香。同時,中國也是以勞動密集型企業為主,通過出口創彙,來獲得利潤。
所以,工業化是第一步,也就是說,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都是以各類輕重工業為主。
工業的發展需要資金,所以,工廠通過抵押土地、廠房、設備等,像銀行獲得貸款,然後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並且出口海外市場。在這樣的情況下,銀行賺取的是存貸款利息差,如果對方還不上錢了,那麼就拿抵押物去拍賣就得了。
一個億的設備,抵押個7500萬,算上折舊什麼的,賣個8000萬可能也不太過分吧?再退一步,我賣個7501萬,那麼客戶的存款也是有保障的。畢竟,不能讓客戶連錢也取不出,不是麼?
但隨著經濟環境的波動,國企開始出現信用風險,銀行的呆壞賬開始增加,國企急需輸血。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國的資本市場就這樣建立了起來,通過“容納社會資金”,來化解“國企”與“銀行”的風險,通俗一點,就是呼籲大家買國企的股票,然後以國企未來的經營所帶來的股價上漲與利潤分紅來做吸引投資者,然後幫助國企去度過這個難關。、
再說白一點,上市圈錢。圈錢了的錢去還銀行的錢。
2006年的時候,深化國企改革,引發了一波牛市,本質上就是類似的邏輯。
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我國小微企業的發展,服務業也開始繁榮。而那些服務型的企業,其實沒有任何的資產,寫字樓都是租的,電腦,也有可能是員工自己帶的。這樣的企業,需要資金的時候怎麼辦?隻能拿股權去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