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塾很小,隻有三間房,左邊一間為先生書房,右邊一間為先生起居室,正中間為書屋,上麵掛了牌匾,西銘學塾。
書屋前後都有個小院子,後院種了些不知名的花草,前院有一棵棗樹,三根竹子。小院子的門半掩著,李去病推門而入,找到自己座位坐下。
劉先生看到所有人都到齊,問道:“有誰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
項懷英說道:“先生,今天是二月一日。”
劉先生微微一笑,既未搖頭,又未點頭。
學塾裏的學子知道先生的習慣,這個動作說明項懷英沒有答錯,但是也沒有答出劉先生心目的答案。
李去病小聲說道:“仿佛是貞元舊節。”
學子們紛紛議論起來:“這個貞元舊節是什麼節啊?”“沒有聽說過,你聽說過完?”“沒有哎!”
劉先生微笑著說道:“十二,講講看。”
李去病說道:“之前先生讓我們誦讀的《全唐詩》中,我記得有個詩人叫呂溫,寫過一首詩‘同事先皇立玉墀,中和舊節又支離。今朝各自看花處,萬裏遙知掩淚時。’詩的題目是‘二月一日是貞元舊節有感絕句寄黔南竇三洛陽盧七’,所以學生猜測是不是貞元舊節。”
劉先生說道:“十二說得沒有錯。在大唐王朝,李氏皇帝自認為是道祖的子孫後代,因此將道祖誕辰二月一日定為‘貞元節’。”
姚先生看了看大家,然後繼續說道:“後來有李氏一族的那位陰陽家祖師對李氏皇帝說,欽天監測算的道祖生辰有誤,應為二月十五。這位被譽為‘前知五千年,後算五百年’的李姓祖師既然發話,當時無人敢反駁,於是李氏皇帝就將道祖生辰之日二月十五作為‘降聖節’。”
姚複聖問道:“先生,為什麼李氏皇帝不將二月十五還定為‘貞元節’而是改名為‘降聖節’呢?”
劉先生笑著說道:“天子一言九鼎,哪能承認自己犯錯呢。”
姚複聖說道:“聖人言: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劉先生笑著說道:“帝王心思,不可揣摩啊。”
劉先生用柔和的眼神看了看大家,繼續說道:“道祖五千玄言包括乾坤,相傳至聖先生曾經問道於道祖,問出了天道。這就印證了我們治學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我今天要給大家講的這一篇《論語·先進》篇,就很好體現了這一治學要義。”
於是學塾裏傳出一陣誦讀聲“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誦讀之後,劉先生說:“今天我們效仿至聖先生傳道授業解惑之法,大家可以把平時感覺到比較困難的問題拿出來,我們一起交流交流。”
這時候,項懷英站起來,問道:“先生,這幾日學生在學習先賢書時,發現亞聖所言是人性本善,荀子所言人性本惡,弟子委實不知該相信是人性本善還是本惡?”
劉先生微微一笑,說道:“懷英,讀書人講究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你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三教百家都在思考。”
“道教一位祖師爺講,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通天下一氣耳。散則為氣,聚則成形。百家中的醫家認為,夫人生於地,懸命於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
劉先生稍微停頓了一下,然後繼續說道:“當年堯帝傳位於舜帝,心傳十六字口訣‘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其實就說明了人心都有兩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