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一劍一洞庭(1 / 2)

完顏宗翰沒有去看砸入深坑的端木庶人,生或者死,當然重要,但一定要分清楚時間。

敢爭大勢,要爭取生,更要舍得死!

端木庶人,生,計一大功,阻擋墨尚同,耗其氣機,而且剛剛在風暴中應該已經使墨尚同受到了不大不小的傷害,真當一個劍道榜侯補之人是吃幹飯的,沒點硬通貨?記一小過,畢竟讓墨尚同氣機消耗不大,而且墨尚同受傷確實不太重,現在還能發揮出巔峰時期的八分本領吧。功過不相抵,各算各的。這是將將之人必須堅持的,與將兵之人功過相抵最大的區別。

端木庶人,死,計一特大功,入“金源閣”,以大金王朝次第功臣享後世萬人敬仰,大金王朝史官單獨做“外傳”。

原來,大金王朝為紀念王朝功臣,而在皇宮內建了一座“金源閣”,裏麵繪滿了大金王朝開國功臣和治國能臣的畫像,比例皆真人大小,畫像均麵北而立。閣分三層:最內一層為“功高宰輔”之臣,中間一層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層為次第功臣。

大金太祖遺訓,本朝開國或中興之祖,史官可做“本紀”;功高宰輔之臣,特赦史官可違例做“世家”;功高王侯之臣,史官可做“列傳”;次第功臣,史官可做“外傳”。

而這“功高宰輔”之臣,排在第一位的,正是完顏宗翰,而且是太祖太宗欽定第一。

大金王朝能有今日大勢,從一個大遼王朝的藩屬部落,不到三十年就有此氣象,如果太祖功高第一,那麼完顏宗翰則毫無疑問排第二。

而且此人在打天下之時,就在為如何守江山去殫精竭慮,這才是真正的功高宰輔之臣。

完顏宗翰,飄然下馬,風儀出塵,取出一柄長槍,槍身長一丈一,重一百二十八斤。

槍名梅花,取自“梅花傲雪香奇絕”,乃大漢王朝名將霍去病之槍。

霍去病十七歲即隨衛青將軍出征匈奴,勇冠全軍,封冠軍候,手持此槍六日內連破匈奴五個王國;後與匈奴決戰漠北,大獲全勝,封儀於狼居胥山。匈奴為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可惜霍去病英年早逝,二十三歲病逝長安,留下“匈奴不滅,無以家為也”的遺言。

此槍在霍去病去世之後,不知怎麼輾轉被完顏宗翰所獲。

完顏宗翰笑了,笑得很燦爛。

已經整整二十年,自己沒有真正出手過了。

為什麼?

為的是讓跟著他的那些兄弟能夠在戰場上搶得軍功,如果自己出手,還有兄弟啥事?

為的是讓自己的敵人以為自己真的隻有馭將之能,而無武夫之勇?

為的是讓太祖、太宗以及當今皇帝陛下對自己少些忌憚,畢竟功高第一,再修士第一,坐在龍椅上的那幾位怎麼想?

但是,我不出手,不代表我不能出手,更不代表我出手不行。

天下九道,儒之道、道之道、釋之道、兵之道、法之道、劍之道、術之道、器之道、陰陽之道。

當時天機閣推出天下九道之時,爭議最大者就是劍之道和術之道。彼時,天機閣將除了劍之外的十八般兵器全部歸為術之道,引起群雄的不滿及對劍客的敵視。

天機閣強硬解釋道:“江湖在變,劍客不變。劍客不變,不變的是武夫修士之中,劍客永遠是最多的,永遠會占盡十鬥風流之六鬥。五百年以來,劍道之上,先是出了個第八境的李太白,後來又出了個第八境的呂洞玄。我有劍仙,其他術道,有嗎?”

天下群雄怒氣稍微得到遏製,可到底意難平。

完顏宗翰沒有意難平,虛名而已,不在乎的。

完顏宗翰相信,如果不是自己刻意隱瞞,以自己當前境界和槍術修為,在天機榜術之一道的排名,肯定要遠遠高於墨尚同在劍之一道的排名。雖然不敢說對上術道第一的刀聖王繡一定能夠爭勝,但是全身而退一定沒啥問題。

此時此刻,正是術道和劍道巔峰之爭。

完顏宗翰站在地麵,仰頭望天,雨水有些遮眼,氣機迅速流轉。

手中那杆梅花槍,漸漸轉白,白裏透著紅,一點點血紅。遙看不是雪,唯有暗香來。

麵對墨尚同劍道第六的大宗師,哪怕完顏宗翰早至第七境巔峰多年,仍然不會有絲毫小覷之心。

你可曾見過,從天而降的劍法。

你可曾見過,寂靜無聲的槍法。

墨尚同一劍自天外飛來,刹那間爆出宛如滾滾天雷落人間的劍氣。

完顏宗翰一槍輕描淡寫筆直向天遞出,絕無常人想象中那種氣吞山河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