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oxide),一種碳氧化合物,化學為CO2,化學量為44.0095[1],溫壓下是一種無色無味[2]或無色無臭而其水溶液略有酸味[3]的氣體,也是一種見的溫室氣體[4],還是氣的組分之一(占大氣總體積的0.03%-0.04%[5])。

在物理性質方麵,的熔點為-56.6℃(527kPa),沸點為-78.5℃,密度比氣密度大(標準條下),溶於水。在化學性質方麵,的化學性質不潑,熱穩定性高(2000℃時僅有1.8%分),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屬於酸性氧化物,有酸性氧化物的性,因與水反應生成的是碳酸,所以是碳酸的酸酐。[2][3]

一般可由高溫煆燒石灰石或由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製得,主要應用於冷藏易腐敗的食(固態)、作致冷劑(液態)、製碳化軟飲(氣態)和作均相反應的溶劑(超臨界狀態)等。[2]關於其毒性,研究表明:低濃度的沒有毒性,高濃度的則會使動物中毒。[6]

中文

外文

dioxide



碳酸氣

碳酸酐

幹冰(固態)[7]

化學

CO2

分子量

44.0095[1]

快

導航

分子結構理化性質產生途徑製備方法主要應用計算化學數全措施相關法規

研究簡史

原始社會時,原始人在生實踐中就感到了的存在,但由於曆史條的限製,他們把看不見、摸不著的看成是一種殺生而不留痕跡的凶神妖怪而非一種物質。[10]

3紀時,中國晉時的張華(232年-300年)在所著的《博物》一書記載了一種在燒白石(CaCO3)作白灰(CaO)過中產生的氣體,這種氣體便是如今工業上用作生產的石灰窯氣。[10]

17紀初,比利時醫生爾蒙(揚·巴普蒂斯塔·範·爾蒙,JanBaptistava,1580年-1644年)發現木炭燃燒之後除了產生灰燼外還產生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過實驗實了這種他稱為“森林之精”的是一種不助燃的氣體,認了是一種氣體;還發現燭火在該氣體中會自然熄滅,這是惰性性質的第一發現。不久後,德國化學家霍夫曼(弗裏德裏希·霍夫曼,Friedriann,1660年-1742年)對他稱為“礦精(spiritusmineralis)”的氣體進行研究,首推斷出水溶液有弱酸性。[10]

1756年,英國化學家布萊克(約瑟夫·布萊克,JosephBlack,1728年-1799年)第一個用定量方法研究了他稱為“固定氣”的氣體,在後一段時間內都稱作“固定氣”。[11]

1766年,英國學家卡文迪許(亨利·卡文迪許,Henrydish,1731年-1810年)成功地用汞槽法集到了“固定氣”,用物理方法測定了其比重溶度,還明了它和動物呼出的和木炭燃燒後產生的氣體相同。[12]

1772年,法國學家拉瓦錫(托萬-洛朗·拉瓦錫,AdeLavoisier,1743年-1794年)等用大火鏡聚加熱在汞槽上玻罩中的鑽石,發現它會燃燒,而其產物“固定氣”。同年,學家普裏斯利(約瑟夫·普裏斯利,JosephPriestley,1733年-1804年)研究發酵氣體時發現:壓力有利於“固定氣”在水中的溶,溫度增高則不利於其溶。這一發現使得能應用於人工製碳酸水(汽水)。[12]

1774年,瑞典化學家貝格曼(托貝恩·奧洛夫·貝格曼,Tman,1735年-1784年)在其論文《研究固定氣》中敘述了他對“固定氣”的密度、在水中的溶性、對石蕊的作用、堿吸的狀況、在氣中的存在、水溶液對金屬鋅、鐵的溶作用等的研究成。[11]

1787年,拉瓦錫在發表的論述中講述將木炭進氧氣中燃燒後產生的“固定氣”,肯定了“固定氣”是由碳和氧組成的,由於它是氣體而稱為“碳酸氣”。同時,拉瓦錫還測定了它含碳和氧的質量比(碳占23.4503%,氧占76.5497%),首揭示了的組成。[10][11]

1797年,英國化學家坦(史密森·坦,Smitbso,1761年-1815年,[13]又譯“台耐”[14]等)用分析的方法測得“固定氣”含碳27.65%、含氧72.35%。[10]

1823年,英國學家法拉第(邁克爾·法拉第,MichaelFaraday,1791年-1867年)發現加壓可以使“碳酸氣”液化。同年,法拉第和戴維(漢弗裏·戴維,HumphryDavy,1778年-1829年,又譯“笛彼”)首液化了“碳酸氣”。[15][16][17]

1834年或1835年,德國人蒂羅裏爾(阿德裏·讓·皮埃爾·蒂羅裏爾,Adriehilorier,1790年-1844年,又譯“蒂洛勒爾”、“狄勞裏雅利”[18]、“奇洛列”[19]等)成功地製得幹冰(固態)。[20][21]

1840年,法國化學家杜馬(讓-巴蒂斯·德烈·杜馬,Jean-BaptisteAndréDumas,1800年-1884年)把經過精稱量的含純粹碳的石墨進充足的氧氣中燃燒,且用氫氧化鉀溶液吸生成的“固定氣”,計算出“固定氣”中氧和碳的質量分數比為72.734:27.266。前,阿伏伽德羅(阿莫迪歐·阿伏伽德羅,AmedeoAvogadro,1776年8月9日—1856年7月9日)於1811年出了假說——“在同一溫度和壓下,相同體積的何氣體都含有相同數目的分子。”化學家們結合氧和碳的原子量得出“固定氣”中氧和碳的原子個數簡單的數比是2:1,又以阿伏伽德羅於1811年出的假說為依,過實驗測出“固定氣”的分子量為44,從而得出“固定氣”的化學為CO2,與化學相應的稱便是“”。[11]

1850年,愛爾蘭物理化學家德魯斯(托馬斯·德魯斯,ThomasAndrews,1813年-1885年)開始對的超臨界現進行研究,於1869年測定了的兩個臨界參數:超臨界壓為7.2MPa,超臨界溫度為304.065K(二在2013年的認值分為7.375MPa和303.05K)。[22][23]

1896年,瑞典化學家阿累尼烏斯(斯萬·奧古斯·阿累尼烏斯,SvaArrhenius,1859年-1927年)過計算出,大氣中濃度增加一倍,可使地表溫度上升5~6℃。[24]

1950年-1952年間,蘇聯的柳巴夫斯(K.B.Любавский)、諾沃日洛夫(H.M.Новожилов)與日本的關口春郎分研究了一種在護氣體中使用的焊絲,出了焊鋼材的新的冶金方案。[25]隨之,1953年,柳巴夫斯等人發明了氣體護焊。[26]

分子結構

CO2分子結構[27]

CO2成鍵過[28]

CO2分子形狀是線形的,其結構曾認為是:O=C=O。但CO2分子中碳氧鍵鍵長為116pm,介於碳氧雙鍵(鍵長為124pm)和碳氧三鍵(鍵長為113pm)之間,故CO2中的碳氧鍵有一定度的三鍵征。

現學家一般認為CO2分子的中心原子碳原子sp雜化,2條sp雜化軌道分與2個氧原子的2p軌道(含有一個電子)重疊形成2條σ鍵,碳原子上互相垂的p軌道分與2個氧原子中平行的p軌道形成2條大π鍵。[27]

理化性質

物理性質

在溫壓下為無色無味氣體,溶於水和烴等多數有機溶劑,其相關物理數如下表:

性質條或符號單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