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再立漢祚(1 / 2)

永嘉三年冬,漢公劉智在青州城陽郡繼承大統,稱漢王,定都莒城,建元正朔,以示漢室正統後裔重續大漢國祚。

在城陽、長廣、東萊三郡所有城池上,龍興旗幟緩緩降下,統一換上了赤紅色的漢旗。

漢有天下世長,恩德結於人心,劉備一介皇族遠親,崎嶇於一州之地,而能抗衡於天下,更何況劉智乃是正統漢室後裔。

再加上青州百姓遭受劉柏根、王彌禍亂多年,苟晞、苟純兄弟二人治理青州又都是采用嚴刑峻法,殺人如麻,搞得青州百姓怨聲載道。

百姓們甚至給苟晞起了個綽號,叫“屠伯”,而苟純手段更加嚴酷,有“小苟酷於大苟”的說法。

如今大漢再立國祚,一時間青州各地雲集響應,各壁壘前來投效者,不可勝數,劉智再聚大軍二十餘萬。

巨舟頻頻往來於瀛州青州之間,從瀛州運來大量的糧草、馬匹、軍械、甲胄,三郡也開足火力,大量打造甲胄軍械。

劉智封劉洪為驃騎大將軍,負責訓練士卒,劉洪將二十萬新軍編為五軍,把天樞軍各部,共計二十五名千人督分到各軍中充當教頭,每日嚴格操練。

青州刺史苟純不明情況,隻知道東方三郡被人占去,城頭上掛著“漢”旗,隻當是匈奴劉淵的軍隊繞道占領了自己的城池。

他見敵軍聲勢浩大,不敢攖其兵鋒,隻得緊閉城門,向其兄長苟晞求援。

苟晞此時正在兗州與石勒、王彌作戰,戰爭正處於膠著狀態,根本無暇顧及青州,隻是傳回命令讓苟純固守待援。

這樣,就給劉洪留出來一個冬天的喘息時間,利用巨舟將白雲牧場中大良馬孫駿的數十萬匹雜配馬運來青州,為將士們配齊了馬匹甲胄。

到次年開春時,劉洪除了本部龍驤鐵騎七萬具裝騎兵外,還訓練出了弓騎兵和步卒各十萬人。

在劉洪的構想中,臨陣作戰時,龍驤鐵騎就像一隻鑿子,負責衝鋒陷陣,鑿穿敵軍陣型,摧毀敵人的勇氣。

而弓騎兵則是借鑒前世蒙古騎兵戰術,攻擊則憑借其靈活性和機動性,對敵軍實施大迂回、大包抄。

弓騎兵所騎乘的馬匹,是瀛州本地的良種蒙古母馬和純種大宛馬雜配所生馬匹,兼具蒙古馬的耐力和大宛馬的高大體型。

進攻時靈活機動,所向披靡,撤退還能以”安息人射箭法”,一邊逃走,一邊向後方的敵人射箭,近戰則可拔出腰間的鋒利彎刀,衝鋒陷陣。

如若攻城則出動步卒,步卒中有鎧甲精良的刀盾兵、長槍兵,還有專門製作、操作攻城器械的工程兵,使用投石機的砲兵。

輕騎與重騎、步卒與攻城器械完美結合的軍隊就這樣在青州誕生了。

劉洪還未出動屯在瀛州的幾十門火炮,僅靠這支軍隊就足以令天下英雄聞風喪膽。

隨著春風再次吹到了青州大地,大漢正朔二年到了。

冰消雪融,萬物生長,大地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百姓耕作田間,大軍兵強馬壯,蓄勢待發。

王彌還在兗州和苟晞對峙,一直無法擊敗苟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