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北川之行(1 / 2)

“跟徐老弟的胸襟相比,我是自慚形穢啊。好的,這部分交給我,保證一個月後,給你5000張質量過硬的戶外帳篷。既然是慈善用途,這部分帳篷我就不要利潤了,成本價每個500元,我也出點力,就收200萬吧。”唐建設說道。

徐毅笑著點了點頭,說道:“那就謝謝唐大哥了。”

2008年4月4日,川省綿陽機場。

徐毅,栗宜,李子承跟高小晨,以及童誠慈善基金會的一些幹事們,剛剛下了飛機,上了個中巴,前往北川縣城。

從綿陽機場到北川縣城,大概需要一個小時。沿途車外的風光不錯,山清水秀的,栗宜之前比較少出門,還看得饒有興趣的。

公路大部分是省道,路況一般。徐毅在前世的時空來過北川中學,記得是有高速公路的,此時沒有,想來應該是大地震後,國家投資建設的。沒有好的道路,後續救災就更為麻煩了。想到這裏,徐毅心裏有些發堵。

栗宜發覺徐毅有些低落,問道:“怎麼了?”

徐毅聞言拋開了那些思緒,微笑著說:“沒什麼,就是想到這些農村裏的人要走出來也是挺難的。我雖然也是小漁村的,但相比之下,離大城市,羊城鵬城都很近,條件好太多了。”

“嗯,這裏國家以後應該會修些高速公路吧。或者這裏也可以發展綠色產業,像旅遊業之類的。這樣他們就能留在本地工作,孩子們也不用當留守兒童了。”栗宜說道。

“也是,不錯啊,最近看書多了,見識也增長了。”徐毅笑著說。

“我一直不笨的,好不好。”栗宜白了一眼,沒好氣的說道。

“徐毅,我剛聯係到了北川縣政府辦公室主任萬川,到時他會陪同我們在各個鎮的中小學轉轉。”在旁的李子承說道。果然是官二代,辦這事最有效率了。

徐毅笑著說道:“會麻煩嗎?其實我們自己過去也差不多的。”當然是有些不一樣的,有當地政府官員的背書,到時候一些措施執行起來也是事半功倍。

“不麻煩,這邊的官員別說聽到我父親的名頭,就是報上我們香江慈善基金會的,他們也是會樂意陪同的。”李子承說道,“當然效果不太一樣,隻是報上後者,可能他們會當我們凱子,現在嘛,肯定不會了。哈哈”

“那就好,能搞定這些本地官員,後續的工作落實也是簡單很多。不得不佩服我自己,拉上你做慈善確實是好主意。”徐毅笑著說。

李子承:“…………”

很快就到了北川的縣城的北川中學,縣政府辦公室主任萬川已經在門口候著,並通知了北川中學校長。

看到徐毅一行人從中巴下來,萬川走上前,問道:“請問哪位是李子承先生?我是縣政府的萬川。”

李子承說道:“萬主任,你好,我是李子承。謝謝你能過來。這些是我們童誠慈善基金會的同事們,我來介紹下,這位是徐毅,基金會的主席,這位是栗宜小姐,是基金會的常務副主席。”

徐毅跟栗宜分別跟萬川打了下招呼。

“萬主任,謝謝你能過來,我們這次過來,主要想了解一下這邊的留守兒童的情況。”徐毅笑著說道。

“你們能來這邊資助這些孩子,是這些孩子的幸運,也是我們的榮幸,應該是我們謝謝你們。”萬川笑著回道。

“我們在各個鎮的中小學看看吧,看下這個留守兒童的比例有多少,人數又有多少,也看看他們的一些生活情況,精神狀態,再確定下一步的行動。”徐毅說道。

“嗯,好的,那我們從北川中學開始吧。”萬川領著徐毅他們進了學校。

徐毅跟李子承跟著萬川進了校長辦公室,而栗宜高小晨跟一群基金會的幹事們則在校園到處看看。雖然都已經是中學生,但孩子們都普遍比較瘦小。有些學生透過窗戶看到了栗宜一行人,都有些好奇。

徐毅跟李子承進了校長辦公室,說明了來意。校長是一個有些禿頭的微胖中年人,姓譚。譚校長笑著說道:“我們縣的青年人大都去了大城市打工,留在本地的就隻能務農了。我們學校有二千七百多個學生,雖然沒有統計過,但大概有六七成的學生的父母都是在外地,他們都算留守兒童。”

說到這裏,譚校長歎了一口氣,說道:“雖然我們學校也有心理輔導的老師,但是杯水車薪。不瞞你說,這些孩子中,學習成績好的,比較聽老師話,心理問題不算大,但有些學生學習成績不好,家裏也沒人疏導,老師有時候又顧不上,他們爸媽都不在這裏,我能感受到他們的無助,但人手有限,有時真照顧不上,他們呢有時也會自暴自棄。”

徐毅點點頭,說道:“這也是我們這次來的目的,幫助這群孩子客服這些孤獨,讓他們更加樂觀的麵對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