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得意地笑到,說道:“眾所周知蚊蟲懼怕煙熏味,萍鄉人家,有時為了驅趕蚊子,放一把煙火。”
哦!難怪,所以,萍鄉臘肉放置經三伏不變,無蚊蟲叮咬?
童玥反問。
要不怎麼說童玥是W市建築設計大學最年輕的女教授呢?她的邏輯思維杠杠滴!
女教授接著問題來了!
“那麼香飄四溢且久放不壞的萍鄉臘肉是怎樣做出來的呢?”
童玥的這一問,讓一知半解的朋友愣了一下。
原本朋友隻是想將童玥平時博學多才的囂張氣焰打下去,打死也沒有想到,童玥的問題那麼多,關鍵是還那麼具體!
朋友本來對萍鄉臘肉不是很了解,如今像是被童玥弄得被動了。
她支支吾吾半天都沒有找到合適的答案。
最後還是童玥補充道:“因為它的一整套工序還是比較複雜呢。製作萍鄉臘肉的時令非常講究,需帶冬至過後,方可。是吧?”
童玥又把問題拋了出來。
朋友一愣。
接著解釋道,僅憑自己一點點的印象。
他說,冬至過後剛好接近年底,萍鄉人家曆來有宰殺肥豬、雞鴨鵝狗羊等等過年的習俗。
童玥又來問題了!“那麼多新鮮的食物如何儲藏?”
朋友一愣,怎麼不去問十萬個為什麼?
為了展示她並不比童玥孤陋寡聞,朋友接著說道:“智慧的萍鄉人想到用煙火熏製。煙熏之前,需要用鹽醃製半個月左右,而後掛在火爐之上。”
童玥又問了:“掛多高?”
盆友說,至於掛多高,也是有講究的,不宜太高也不宜太低,大概一米左右即可。
童玥點頭。
童玥的問題停止了,朋友又得意地說道:“冬天的萍鄉老年人還是習慣圍繞在火爐旁邊取暖,一邊弄著兒孫,或是織著毛衣,抑或是勾著毛線拖鞋。”
童玥想象著,一邊聊著天,偶爾看看火爐之上的一堆萍鄉臘肉,聞著濃濃的香味,心裏踏踏實實的,美滋滋的,還咧嘴笑呢。
“然後什麼時候可以吃?”
突然之間,童玥將這個問題丟了出來。
這個難不倒她,“待文火慢熏半個月,取下,用開水清洗那一層黝黑黝黑的煙漬,風幹水分,即可切片下鍋了。?”
這麼複雜?
童玥不禁感歎一下。
要美食,就需要付出努力。
“那怎麼吃呢?”
童玥問道,因為聽了那麼多,童玥早就想弄回去給家人一起吃呢!
朋友煞有介事地說道:“萍鄉臘肉有家燒的、清蒸的。家燒可放辣椒、大蒜,煸炒,那香噴噴熱騰騰的感覺,催人流口水呢。”
這個好!
朋友補充了一下,說,清蒸很簡單,切片比家燒稍微厚實一些,裝碗,放置蒸籠裏麵,隔水蒸四十五分鍾即可。
“這個就不用教,誰都會吧?嗬嗬——”
童玥笑了起來。
她本身沒有惡意,隻是一不小心就讓別人覺得自己的知識不如她而已。
朋友像是不服氣一樣,也像是推銷,接著說道:“煮熟的萍鄉臘肉通透明亮,黃裏透著濃濃的紅,以及淡淡的白,肥瘦相間,跳躍在舌尖之上,肥而不膩,香醇美味。”
這個童玥聽著,咽了一下口水。
她也知道,曾經查過資料,因為臘肉中磷、鉀、鈉的含量豐富,不僅開胃健脾、暖身驅寒、還能消食增加食欲呢。
“童玥,話倒是沒錯,不過,至於萍鄉臘肉的曆史,你可能不知道呢!”
朋友終於找到了一個缺口恁對她!
她得意忘形地解釋著:“萍鄉臘肉可謂是堪稱一絕,有著悠久的曆史地域文化淵源。”
哦?這黑乎乎的玩意兒,還有曆史呢?
童玥向來對故事沒有概念的她,此刻,想知道臘肉還能編出一個什麼破故事!
朋友得意地笑了笑,不緊不慢地說道:“萍鄉民間流傳,兩千多年以前,漢寧王張魯,兵敗,南下巴中,途經漢中時糧草不接,餓得發慌……”
我去!
這一些吃的東西的而已,無非就是鄉村人,以前沒有冰箱放東西,然後剛好又是沒有先進的電爐烤火,所以有了火爐。
而後,把肉往火爐上一放,就這樣了了。
什麼故事?都是錦上添花罷了。
也許是為了推銷臘肉,才編造的呢!
不過,童玥還是聽善良的,她不拆破。
不戳破。
聽著她說下去。
她停頓了一下,喝了一口水,接著又說道:“漢中人見他可憐,拿出了家裏保存的煙熏肉煮熟,再煮了一大鍋飯,飯後張魯感激不盡,並讚美煙熏肉好吃。”
“哦!此煙熏肉,即臘肉。?是吧?”
朋友說了一堆,童玥就這樣一句概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