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華夏外交部的聲明,各國都高度關注,尤其是奧地利政府和阿道夫。
阿道夫氣的是暴跳如雷,將辦公室砸了個稀巴爛,心裏的那點愧疚,消失的無影無蹤。
奧地利政府本來就心向洛倫伯爵和德國的貴族,隻是介於華夏沒有明確表態,所以才保持沉默,但也沒有拒絕那些逃往奧地利的德國貴族。
當初的奧匈帝國分裂後,新興資本家在英米的支持下組建了匈牙利,而奧匈帝國的老牌貴族們則是成立了奧地利。
德奧兩國貴族之間,不但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思想與理念上也是一致的,所以在洛倫伯爵父女抵達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時,受到了當地貴族和普通民眾的熱烈歡迎。
總統和總理一幹高官更是前往機場親自迎接,其規格完全就是按照迎接德國總統來的。
奧地利政府的外交部門,在洛倫伯爵抵達維也納不久後,就宣布隻承認洛倫伯爵是德國的唯一合法總統。
阿道夫這次是真的怒了,盡管他已經下令收繳民間的電台和收音機,但效果卻並不怎麼明顯,民眾們根本就不買賬,將收音機偷偷的藏起來。
這就導致洛倫伯爵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仍然時刻向德國民眾傳遞著。
來到維也納的第2天,上千名,從德國逃到奧地利的貴族和軍官,就在洛倫伯爵的主持下,成立了德國新政府,洛倫伯爵也正式通電,以德國總統的身份罷免了阿道夫,並號召所有軍隊服從他的領導。
所幸阿道夫對軍隊控製的很嚴格,雖然小規模的反抗此起彼伏,但在黨衛軍的鎮壓下,都能迅速得到解決。
洛倫伯爵和一幹貴族們見狀,知道軟的不行,要來硬的,至於談判,大家暫時都沒想過。
接下來的數天時間,洛倫伯爵著手組建軍隊,任命鮑勃為德國陸軍元帥,組建德意誌共和國陸軍新軍第一軍,並兼任軍長。
除1000多老牌貴族和200華夏特戰隊外,洛倫伯爵又向奧地利借了5萬兵馬,和華夏緊急貸款了1億華元,作為戰爭經費。
葉天見他的老丈人還在奧地利招兵買馬,打口水戰,趕緊發報提醒,口水戰是要打,但如今的局勢是要迅速殺入德國,趁阿道夫立足未穩之時搶占地盤,然後再憑借著巨大的威望,號召德國各界人士群起攻之。
否則等阿道夫徹底控製了軍隊,統一了思想,再想奪回政權就將艱難百倍。
對自己那位女婿的軍事和政治才能,洛倫伯爵是絲毫不會懷疑的,所以立即就讓鮑勃帶著大軍,越過德奧邊境,殺入德國境內,並聽取了葉天的建議,采取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策略。
效果還是很顯著的,德國南部的黨衛軍數量很少,除了一些中高級軍官效忠阿道夫外,普通士兵大多還是心向洛倫伯爵的,至於地方上的官員,就更不用說了。
其實是阿道夫來不及發展,這10天來精力大多都放在了柏林附近和德國西北部,畢竟這些地區才是德國的精華,東南部山區較多。
鮑勃打著洛倫伯爵的旗號,一路勢如破竹,短短一個星期就攻占了慕尼黑,倒戈的德國軍隊數不勝數,兵力已經突破了30萬。
洛倫伯爵帶著愛麗絲立即就來到了慕尼黑,並宣布暫時將德國首都遷至慕尼黑。
阿道夫是心急如焚,一邊調遣新組建的黨衛軍,南下阻止洛倫伯爵的軍隊繼續前進,一邊全力消化德國剩餘的陸軍,否則就這樣派上去迎戰洛倫伯爵的軍隊,多半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德國有著完整的預備役製度,洛倫伯爵占領的區域雖然隻有德國總麵積的1/4,但也能輕輕鬆鬆動員上百萬大軍。
占領區的工業基礎即便有些薄弱,奈何奧地利已經有了完備的軍工體係,再加上兩國交通發達,製式武器又相同,半個月時間,上百萬大軍就武裝了起來。
而且德國各地的普通民眾,也紛紛殺往南部,加入到洛倫伯爵的陣營當中,阿道夫見狀,不得不下令封鎖前往南部地區的所有道路。
不過半個月的時間,也讓阿道夫徹底掌控了德國以前所有的軍隊,數量同樣有上百萬。
各國都知道,德國爆發大規模內戰的勢頭將不可避免,周邊各國無不拍手叫好,有些國家甚至已經在盤算趁夥打劫了。
唯有英國心裏有些矛盾,既想借德國內戰削弱一下德國的實力,又怕德國的內戰多久,以後在抗衡華夏時,失去應有的作用。
其實阿道夫和洛倫伯爵也不想打內戰,所有德國人同樣也不想自相殘殺,因為大家都知道,值此關鍵時刻,德國這樣做無疑是在自殺,但這種事情又很難在談判桌上解決。
一時間雙方的大軍竟然對峙了下來,如果是以前英國佬自然巴不得德國分裂,但今時不同往日,隻有將整個德國拉攏過來,才能團結整個歐洲的力量,對於德國現在的局麵,英國佬當然知道是華夏在搞鬼,心裏也不得不佩服葉天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