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讚成,一旦華夏在加拿大有了地盤,肯定會修建軍事基地,駐紮重兵,老米為了防止華夏,同樣會將精力全放到北方去,到時對歐洲的影響力就會減弱,對我們英國並沒有多大的損失。”
“我也讚成,加拿大地廣人稀,我看咱們索性多割讓一些,將那些賠款也抵了,讓老美和華夏去鬥,咱們一邊整合,一邊發展,到時雙方一旦打起來,我們完全可以集合各國的兵力,進攻中東。”
眾人七嘴八舌,是越說越興奮,完全就忘記了對岸的老米可是他們的盟友。
很顯然,葉天先東後西的戰略,英國佬已經看出來了,再添上一把火,對現在的英國或者是整個歐洲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關鍵是看華夏這架勢,即便他們不答應,恐怕也會強行進攻加拿大,而且還會將英國本土炸個稀巴爛。
反正隔著大西洋,加拿大又地廣人稀,他們英國可沒有老米那種本事能守得住數千公裏的海岸線,就算要求老米派兵協防,他們自己總得出力吧!
這可不是幾萬十幾萬兵力就足夠的,沒見老米已經動員了兩三百萬兵力調往西部,他們英國可沒那麼多兵力能動員的。
最終英國首相拍板決定接受華夏的條款,並連夜就進宮向國王稟報,至於要經過上院和下院的同意,那隻是在平時,現在對方刀已經架在脖子上了,就算在民主,也不是扯皮的時候。
次日,天還沒亮,英國首相就召見了華夏大使,希望華夏能將上麵的文件改一下,將50億的賠款全部折成地皮。
華夏駐英大使,想到了英國佬會在文件上簽字,也想到了英國佬會向米國學習,充當硬漢,準備魚死網破,但唯獨沒想到,對方要將賠款全部折成地皮。
一時間,竟然不知道該不該答應,畢竟葉天可沒交代過呀!可現在回去請示顯然來不及了,估計戰略轟炸機群都該殺到了。
華夏可不會向對付日本那樣對付英國,先用航母艦載機打擊對方的防空體係,而是打算用戰略轟炸機進行夜間無差別轟炸,所以靜國和雪國的數千架戰略轟炸機昨晚就起飛了,今天淩晨時分正好能殺到英倫三島。
駐英大使隻是稍微想了一下,就憑借著自己的見解,果斷做出了決定,答應英國可以用地皮抵債。
隨即雙方就重新起草文件,然後簽字蓋章,後續的正式條約,肯定要雙方的首腦人物簽字才行,這份文件也隻是暫時的,至於具不具有法律效應,這時代看的是實力,而不是條約本身,那張紙隻不過是個形式罷了。
條約簽訂以後,駐英大使立即就回報給了國內,總參也第一時間向戰略轟炸機群下達了返航的命令,同時也向陳紹寬下令,立即率艦隊返回夏威夷。
對於駐英大使擅自作出的決定,葉天並沒有責怪,反而讚賞有加,錢華夏並不缺,缺的是一塊北美跳板。
英國佬唯一的要求就是低調一些,畢竟這還是大英帝國200年來第一次向他國割地賠款,很不光彩,同時也不想過早刺激老米,以免出現變數。
對此葉天欣然接受,他同樣也擔心老米知道後會發瘋,然後派兵北上,阻止兩國正常交接,畢竟海軍回去還需要時間。
老米見華夏艦隊氣勢洶洶的殺往英倫三島,屁都沒放,隻是一天就打道回府了,用屁股都想得到英國佬絕對妥協了。
再三詢問英國佬到底答應了華夏什麼條件?英國佬則表示這是他們和華夏之間的事,並沒有義務告知米國。
老米是氣得半死,盡管英國佬不說,但隻要稍微有點戰略眼光的人,都能分析出個大概,於是再三警告英國佬,若是敢割讓加拿大一畝土地給華夏,米國將退出北大西洋公約。
對於老米的威脅,英國並未放在心上,不管老米退不退出大西洋公約,麵對華夏海軍的威脅,未來米國隻能選擇和英國聯手。
至於米國的陸軍,未來不要歐洲支援就燒高香了,哪裏還指望得上他們支援歐洲?
何況隻要將德國完整的拉攏過來,歐洲各方麵都不會比華夏差,戰爭潛力還要強於華夏。
很明顯,英國的策略就是將米國丟出去,吸引華夏的火力,爭取寶貴的時間。
麵對複雜的國際形勢,三方都在不斷的調整戰略,尋求對自己最有利的步驟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