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兩年(1 / 2)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

這是楊業曾經上學時寫作文用的最多的句子。

如今,卻算是真正體驗了。

此時,距離當年的圍城之戰,已經過去兩年光景。

至於那場圍城之戰的結果,楊業站著,活的好好的,自然是贏的,輸的那個,早就躺下了。

兩年時間,發生了不少事。

楊業大敗童千文後,攜大勝之危,出兵四方,北上西進,拓地千裏,往北相繼攻下了淮南西路,淮南東路等地,基本上將楚王王永生慶的地盤全盤接收,往西攻下了建州,信州,洪州,將勢力範圍延生到江南西路。

武朝那邊,童千文的大敗,楊業大軍北上的步伐,讓周喆徹底嚇破了膽子,驚慌失措,惴惴不安,朝中大臣亦是人心惶惶,秦李二相亦是一籌莫展。

畢竟,武朝雖已經與北方靖國達成和談條件,但抽調西北邊軍後,北方防線本就有些空虛。此時,卻萬萬不敢再二次抽調,而沒有邊軍將士這般精銳,僅靠禁軍、廂軍等戰五渣,又如何擋得住方天雷精銳大軍的步伐。

最終,在這形勢萬分危急之時,太師賀元常上朝請命,願南下與賊寇方天雷議和。

武帝周喆大喜過望,又一次施大禮拜托賀老太師,一如當年與靖國的和議。

楊業並沒有一舉拿下武朝的打算,北方的百裏宏亟才是大患,畢竟,他也不知道劇中那個寧毅的對頭是不是真的一同穿越到了這個世界,在靖國給百裏宏亟打工,他幾次派出的諜報司成員都沒有打聽出一點東西。

因此,讓武朝給他當幾年的地理屏障,消化治下,養精蓄銳才是要事。

就這樣,議和之事,在楊業和賀元常親切交談下,順利達成。

條件與原先的梁國、如今的靖國差不多,都是武朝低頭叫大哥,然後年年納歲貢,除此之外,楊業根據前世青國的曆史在條約增加了數十條通商條文。

而京城所在的北地,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早就沒了自給自足的能力,每年都要從南方運送大批糧食過來支援。

這個,就叫做漕運。因為運送糧食的船隊,走的是大運河。

楊業雖然不打算立刻動用槍炮拿下武朝,但不妨礙他經濟殖民,傾銷商品獲取大量利潤。

江寧條約簽訂後,戰火停歇,除了局部地區有戰事外,天下大體進入和平時期。

與此同時,坐擁三十六州的楊業,改江寧為聖京,於聖京正式祭天立國,取國號為明,稱大明國,又稱聖朝。

明這個國號不僅借鑒了異界同位體明教教主方臘的身份,也借鑒了曾經世界將來那個唯一一次以南統北的朝代。

至此,天下格局明朗,北有靖國百裏宏亟鯨吞梁國後吸收壯大,南有明國方天雷割據三十六州積蓄實力,被夾在中間的武朝周喆最是慘淡,日日為籌備兩國歲貢夜不能寐。

。。。。。。

古老的秦淮河日夜流淌,兩年前的血水早已風幹,河邊兩岸再一次回歸繁華。紅粉高樓內,又響起了往日般的鶯歌燕舞,歡聲笑語。

文人騷客,土豪士紳彙聚,高談闊論,觥籌交錯,一副盛世光景。

“董兄,恭喜恭喜。”

“運氣運氣。”青衫中年驕傲地謙虛著。

“董兄,你苦讀二十載,曆經兩朝,終於高中,何不吟詩一首,以抒此情。”

“吟一首。”

“吟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