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堂是藥堂,雖說在京城評不上一流二流的,但也是幾代相傳了。
祖上幾代的積累,使得杏林堂內製藥的工具非常齊全,應有盡有。更有優勢的是人員經驗豐富,基本夏靜月一說,他們就明白該怎麼做了,連教都不用教。
藥堂中有許多大大小小的藥壇、藥缸,藥壇是有二十斤水的容量,平時用來熬製藥膏等物的。
至於大藥缸,足足跟水缸那般大,可以放兩三擔水進去,這是備用來災年或者有大傳染病時拿去布藥的。一般藥堂都會有這種藥缸,官府的施藥令一下,他們就得搬這種藥缸出來。沒有這麼大的缸,還真熬不了那麼多的藥。
眾人尋了不曾用過的新藥壇出來,順道把一個新藥缸也搬出來清洗幹淨。
因第一鍋是大家試吃的,不用熬太多,所以隻用了藥壇來熬。
先將龜板敲碎,再與土茯苓、生地等藥材放入藥壇中熬煮。
熬了一個多時辰後,再放入仙人草繼續熬。
等龜板中的膠熬出來後,土茯苓與其他的藥材也熬出了精華,就可以撈出藥渣,將藥汁倒入準備好的盆子中,隻等它放涼了就成了黑糊糊的膏體。
藥汁熬好後,除了夏靜月在一旁淡定的地寫寫畫畫,其他杏林堂的人都緊張地等著藥汁變涼,眼巴巴地看著它們慢慢地變成膏體。
最緊張的莫過於陶掌櫃父子了,對他們來說,這是關係到杏林堂的命運,以及他們陶家幾代人的產業。
陶掌櫃焦急地等了一會兒,就坐不住地過去伸手摸盆沿,一摸還熱著,隻好再回去坐著等待。等了一會兒,又忍不住跑去摸,一摸還熱著……
往常那個樂嗬嗬又沉穩的陶掌櫃早就不見了,眼裏心裏隻有那一盆黑糊糊的東西。
陶掌櫃如此來來去去的,晃得夏靜月眼花,她從筆中抬起頭來,四周看了看,見所有人圍著那個盆子看,連陳老都搬著小板凳坐在一邊看熱鬧。
“糖呢?沒人去熬嗎?”
夏靜月這一問,他們才記起忘了熬糖水。
陶子陽站了起來,說:“我去!”
夏靜月提醒道:“記得熬濃點,要濃糖水。還有,你們能找到奶牛嗎?有的話買半桶牛奶過來,將它加糖在鍋中慢熬,熬煉成煉奶,澆到龜苓膏上味道更好。”
至於蜜糖就算了,成本太高,暫時不考慮。
馬六子也站了起來,說道:“我知道哪兒有人養奶牛,這就去買幾桶過來。”
夏靜月叫住他,“買這麼多牛奶做什麼,你想等著變質嗎?有就行了,吃完龜苓膏再去跟他們聯係預約一下,等我們賣龜苓膏的那天再問他們要。”
現在的人們還不習慣喝牛奶,都是取來做糕點,或者大戶人家給主子做吃食用的,所以牛奶價格並不貴。至於那些大貴族們,自家就養有奶牛用。
如果您覺得《醫妃天下》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77/776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