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記得,他病得最厲害的時候,在外禮佛的皇太後回來了,將他狠狠罵了一頓。後來他病好了,就把敏妃埋在心底最深處,再也不願去想,怕再一想起,他就沒有了活下去的勇氣。
隻是,這記憶,這情義,埋著埋著,隨著歲月塵封了一層又一層,就真的開始忘了。
皇帝出神地想著敏妃的一顰一笑,像是很清晰,可是仔細地回憶那一眉一眼,又想不出來具體是什麼形狀的。
但那份撕心裂肺的痛楚,如今想起來,心口還在微微地抽痛著。
皇帝失神間,不知何時,顧太傅已跪在他麵前,蒼老的臉龐是滿滿的滄桑。“皇上,請您要查個水落石出,凶手害了清兒不夠,如今還要來害我的幽兒……皇上,看在老臣為皇上鞠躬盡瘁的份上,看在清兒死得那麼悲慘的份上,可憐可憐幽兒吧,不要讓她重蹈覆轍。”
死者是顧幽的侍女,而照方才傳來的話,極有可能是那個侍女代了顧幽而死的。
滕太師在一旁觀察皇帝臉色有動容之意,也趁機跪求道:“皇上,宮中有這等離奇的害人之法,豈不是想害誰就害誰?為了陛下的安危,為了後宮眾位娘娘的安危,皇上不能再猶豫了!”
紀太保見此,也站了起來,進言說道:“皇上,如果真如顧太傅所言,那位侍女的死狀與嘉敏皇後的死狀一模一樣,可見此凶手潛伏後宮十餘載,不可不防。”
三公已發話,席上的官員跟著紛紛進言。
皇帝心神恍惚,一時想起敏妃的容顏,一時想到這些年來的渾渾噩噩,一時又想到身邊竟然隱藏這麼一個隨時能無聲無息置他於死地的凶手,渾身驚出一身的冷汗。
他一點刑部尚書,下旨:“此案由大理寺全權負責,刑部複核,都察院監督。不管查到哪一人,對方是何身份,都必須配合三司會審,否則當以凶手論罪!”
“皇上英明!”
顧太傅與眾官一齊俯地頌唱著。
他抹了抹眼角的淚光,在別人看不到的角度中,眼中閃過一絲精光。
他與滕太師打了幾十年的交道,還不了解滕太師的性格嗎?
隻要事情不是滕太師做的,誰敢誣蔑到他頭上,就是不死不休地一查到底的局麵。
而他們三人位列三公,向來有同進共退的默契。隻要有兩人決定的事,另一人就無條件地附合。正是這個默契,皇帝登基之後,一直想弄掉三公卻不得如願的原因。
三公,三位老頭,明麵上各自為政,互不相關。可一旦到了緊要關頭,三個老頭就擰成了一條繩子。
三公的號召力在朝中不可小覷,朝中官員,大半與三公有交情。要麼是三公的門生子弟,要麼受過三公的指點,要麼曾經在三公手下當過差,關係盤根錯節。
此案由三公提議,皇帝親自下令,大寺理、刑部和都察院哪個敢怠慢的?刑部尚書與都察院的左、右都禦史都參加了今天的中秋宴,三人立刻將酒杯放下,一邊讓人傳大理寺卿即刻入宮,一邊調人過來封鎖夜宴的飲食與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