宓月麵向許多含有質疑的官員,聲音顯得極為平靜,而且有據有理——
“家父中的箭傷,屬於外傷,若是感染惡化,並不會立即斃命,而是有一個感染的過程,這個過程,一般是三到五天的時間。這一點,不用問王醫,隨意找各位大人家中的府醫一問便知真假。”
“也就是說,傷口感染,是在受到創傷之後,三天到五天之間是感染高峰期。如果受傷五天後沒有感染,後續又能得到醫治的話,傷口基本上不會惡化。家父是在戰場上受的箭傷,一路從邊關回到王城就不止五天的時間,這麼長的時間一直好好的,且病案有記載傷口正在好轉之中。那麼,又怎麼可能突然間惡化,突然間死亡?”
宓月又給他們講了傷口感染之後會出現的症狀,“惡化是不會突然間發生的事,它是一個過程。在傷口受到感染之後,病人會出現發熱或者發冷的情況,最明顯的是傷口會紅腫熱疼,然後生成膿液……”
而病人感染之後出現發燒的症狀,是人體免疫係統與病菌鬥爭的症狀,也是人體的一種自然保護的機製。在鬥爭之中,人體會自動調取大量的能量去戰鬥或者防禦病菌。因大量能量被抽去免疫戰場了,人便會出現乏力、頭暈,發冷或者發熱等不適症狀,嚴重者會進入昏迷之中。
如果人體免疫係統戰勝了,這病就抗過去了,免疫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而如果免疫係統戰輸了,病菌便會攻入身體內部,在沒有抗生素的時代,人很容易就over了。
免疫係統就是人體的守護部隊,所以人在發燒的時候,就不要去做透支身體能量的事了,此時需要多喝水多休息,幫助免疫部隊打贏這場戰爭。
不過這些東西太過深奧,也牽涉到太多的專門名詞,宓月就不跟殿中的官員解釋了。反正解釋了,他們也聽不懂,浪費口舌。
宓月的解釋對內行人來說,簡單易懂,但隔行如隔山,殿中的王廷官員似懂非懂,把目光投向了專業人士孟王醫。
孟王醫向歐陽神醫和宓月討教過許多醫術知識之後,知識麵開拓了許多,關於感染發炎的事,因為經曆了慕容皓華的病情,故而他早就曾向宓月了解過這方麵的知識。
這段時間以來,他一直將宓月告訴他的知識結合實際,翻閱了許多醫籍,已有事實論據了。
“宓大小姐說的沒錯,正是這個道理。”孟王醫肯定了宓月的話,將他研究的事實給大家說了出來,並說:“感染的時間,以及感染後的症狀,軍隊中的將官應該很清楚。”
孟王醫的話得到了殿中武官的讚同,的確如此,在戰場上受傷的士兵,隻要不是失血過多,不是當場死亡的傷兵,傷勢惡化的確需要一定的時間。他們從未聽說過先前傷勢轉好的士兵,突然就感染惡化死亡了。
楚王一拍椅手,喝道:“來人,把白秋石押過來!”
楚王此話,相當於確定宓中昱的死因另有原由。
一代伯爺,戰場上的赫赫大將,竟然是被害死的!
這個消息,把殿中的官員都震驚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