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8章布局(1 / 2)

宓月隻唱了一遍,旁邊記性不錯,又有些音樂細胞的金光寺主持就能哼出來前麵四個調子了。

普賢法師一聽,這首佛樂不錯,隻一句詞,朗朗上口,就能把佛法遠傳出去。

阿彌陀佛,又稱為無量壽佛,他立願建立西方極樂淨土,廣度無邊眾生,成就無量功德。他還是佛教極樂世界中最大的佛,他的佛號凝聚了無量無邊的功德。

南無,音譯自梵文,意為皈依、頂禮的意思。

因此,常常念誦南無阿彌陀佛,能與佛有所感應,獲得福報與功德。

這一首朗朗上口的《南無阿彌陀佛》讓普賢法師再次看到了希望,這絕非靡靡之音,而是能給人心情清淨慈悲的樂曲。

這就是佛樂。

對的,專屬於佛教的音樂,這是誰也奪不去的。

別人若是來學了,反而推廣了佛教的知名度。

普賢法師再次覺得,佛樂是比舞蹈更值得傳揚。

宓月便又教了兩首佛樂出來,一首是慧普法師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另一首也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隻不過這是梵文版的,曲調更加柔和,更加悅耳動聽。

宓月最喜歡的是梵文版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雖然聽不懂唱的是什麼,但柔和的調子,奇異的梵文,總能令人心平氣和下來。宓月把它的調子哼下來,懂得梵文的普賢法師立即聽出是哪一段心經的內容。

“宓大小姐是從何處學來的佛樂?”

普賢法師聽完了這一段哼唱的梵文版《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後,他的震撼無人能知。這一段梵文宓月哼得七零八落,隻有少數能對上。但也正是如此,才讓普賢法師心中震驚,這說明宓月的確是從別處學來的,並非宓月所作。然而,宓月又是何從處學來?為何連他這個深通佛法,精通梵文的人都沒有聽過這些佛樂,宓月卻知道了?

宓月在哼出來時就想到了借口,說:“是我師傅教的。”

“尊師懂得梵文?”

“我師傅什麼都會。”那麼長的一個世紀,那麼大的一個社會,可不就是什麼都有人會麼?

普賢法師卻往另一層意思想去了,他甚至猜測,宓月的師傅是不是真是某位佛陀的化身。不然,為何別人學不到千手觀音,卻教給了宓月?

佛教最講究因果,必是有因,才有了今日這個果。

原本普賢法師對宓月就有幾分敬意,這會兒懷疑宓月與佛教有淵源,對宓月更加敬重了。

佛樂不好教,除了《南無阿彌陀佛》調子簡單易學外,另兩首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學會的。普賢法師便請宓月在金光寺多留幾日,待他派人去景樂府尋找能譜曲的樂師,把佛樂編成樂曲。

宓月自然同意了,編成樂曲,就不用她一遍又一遍地教,也不會傳唱著傳唱著,將來到了她耳中又傳成了一首走音走調得連她都聽不明白的佛樂。

金光寺主持把寺裏最好的一座院子收拾出來,請宓月住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