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了,這孩子變了,變得像個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有七情六欲的人。
周太夫人眼眶驟地一熱,鼻尖發酸,若這會兒她還在定安侯府,一定會急著去後堂,告訴女兒關於外孫的事。
“外祖母。”蕭溍取了一張帕給周太夫人,說:“您莫哭,是溍兒不孝,讓您操心了。”
周太夫人的眼神不好,除了年紀大之外,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哭得太多了。自太子妃意外去逝後,每年太子妃的忌辰,每次聽到蕭溍不好的消息,總忍不住傷心落淚,這才把眼睛給哭壞了。
周太夫人握著蕭溍遞來的帕子,泣不成聲,“溍兒,你長大了,你母親一定會很高興。”
“您保重好,母親會更高興。”蕭溍不擅長說安慰人的話,上前輕輕拍著周太夫人的肩膀。
“是,是,我們都該保重好。”周太夫人又笑了起來,說:“你去吧,去看著宓姑娘,我總覺得方才的驚馬不簡單,你多帶幾個,平平安安地把宓姑娘護送回城。”
蕭溍應了,並沒有把背後的陰謀向周太夫人說出來。
為了安全起見,周太夫人等定安侯府女眷回去時,蕭溍暗中再派了幾名暗衛護送她們回皇城。
善莊,坐落在菩心寺山下不遠的一處村落裏。
菩心寺每次千手觀音盛會中收到的香油錢,都會拿出一筆用於善莊的日常花用。
剛開辦善莊時,隻需拿出香油錢的一小部分,就足夠幾個月的花用。
然而,隨著善莊收容的人越來越多,開支也越來越大,到了今年,菩心寺幾乎要拿出每次盛會一大半的香油錢,才能夠支撐下去。
正當菩心寺憂心以後的龐大開支時,慧空方丈收到了普賢法師的來信,信中提到了宓月的建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給人一條魚,隻能解決一頓饑餓,教會人打漁的本事,能讓人一輩子不受饑餓之困。
慧空方丈如夢初醒,馬上派人去請懂手藝的師傅,教導善莊的人學習本領。
宓月來到善莊時,看到近千人的善莊,暗暗咋舌:怪不得菩心寺的開支越來越大,養這麼多張口,不說其他,光是每天的吃飯問題就是一大筆銀子。
因宓月曾經的叮囑,善莊首先接受的是身有殘廢者,然後是孤弱老少,後來附近百姓聽聞善莊的善莊,許多貧困者把生病的家人也送了過來。
每個月的藥錢,如同流水一樣花了出去。
“如今已好多了。”普濟住持親自帶著宓月過來,指著善莊前的一處地方,說:“如今請了懂木藝、繡活、泥匠活的師傅過來,等他們學會了手藝,他們就能自己養活自己。到時菩心寺存了錢,就可以再到其他府城去開善莊,幫忙更多的人。”
宓月蹙起眉頭,看著那兒三三兩兩學木匠活的人,略略數了下,隻有二十來人,問:“莊中不是有近千人之多嗎?怎麼僅這點人來學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