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桃一萬個保證:“七爺打過包票了,絕對查不到!”
湘王妃放下心來,“最好如此,豫安王蕭溍是個瘋子,若是被他查到了,這湘王府就要血流成河了。”
“娘娘是擔心漢宣伯府的事重演?這怎麼可能?漢宣伯府是他們明目張膽地作死,如今的事您在暗處,豫安王怎麼可能知道。”
湘王妃神思不定。
自太子去逝後,原先追隨太子一係的官員大多另尋其主了。其中還有一小部分人,選擇效忠小皇孫。
然而,蕭溍從小就有不詳的名聲,不受皇後待見。漸漸地,隨著太子去逝的年頭越長,效忠蕭溍的那些官員就被邊緣化了,受盡排擠。
就說現在風光得很的定安侯府,當年也是夾著尾巴做人的。
堂堂侯府如此,更別提那些官職小的官員,日子過得不知多困難。尤其是幾位皇子的野心長了之後,有意消減太子的威望,暗中縱容這樣的事。
這導致了還在效忠太子的人被各方打壓,甚至有些卑鄙的官員為了哄得皇子們的開心,手段下作之極,其中就有漢宣伯府。
那一年,蕭溍才十三歲。
效忠太子的一個小官,有一個美貌的女兒,在街上被漢宣伯府世子看中,搶了回去做小妾。
那小官豈肯同意,一狀告到了大理寺。
結果可想而知,有幾位皇子在背後縱容,哪個官員肯給一個小官主持公道?反而誣蔑小官之女當街勾引伯府世子,傷風敗俗。
幾位皇子默契地想借助此事把太子的影響力徹底抹去,把仍效忠太子的人清理幹淨,並且想借助此事將無須有的汙名加在太子身上。
一個聲名有損的太子,又去逝了許多年,朝堂為了挽回皇朝聲譽,必然會重新立太子。
那小官沒告成,反被禦史參了一狀,被投入大牢之中。
僅一夜之間,小官便死了,罪名是畏罪自殺。獄中還留有手書一封,直指另幾個效忠太子的官員與他同流合汙,又指認定安侯府有謀反之心。
正當各方勢力準備聯手滅殺太子最後的一點勢力之時,蕭溍一人一劍,殺進了漢宣伯府。
當得知那小官之女被逼自盡了,蕭溍直接把漢宣伯世子當場砍殺,其他來阻止的人亦是全部喪在他的劍下。
那一天漢宣伯府血流成河。
蕭溍從漢宣伯府出來時,一身是血,又帶著滴著血的劍闖大理寺,把誣蔑小官的官員,以及將小官虐待至死的牢頭,全部當著大理寺官員的麵前砍了腦袋。
最後皇帝重審此案,查出一切罪證都是誣蔑,解了其他小官以及定安侯府的危機。
但蕭溍無旨殺人,即使被殺之人罪有應得,仍然被皇帝扔到宗正寺關了一年。
但從那一次之後,再沒有人敢明麵上對付效忠太子的官員,一直夾著尾巴做人的定安侯府也漸漸地起來了,聯合了以前的舊部在朝中站穩了腳跟。如今的定安侯府,因為有蕭溍的支持,地位比太子妃還在時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