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太子的死,是皇祖父害的嗎?”宓月靠在椅背上,轉首看著蕭溍。
蕭溍的眉眼間有幾分漫不經心,“即使不是直接,也是間接。這世上能讓皇後如此忌憚,不惜裝瘋賣傻的人,隻有皇帝了。”
一開始被皇後對他的厭惡所疑惑,隻道皇後因喪子之痛,刺激得有些偏激,沒有往深處想。在回到皇城後,經宓月的提醒,他才驚醒過來,懷疑其中另有隱情。
他查到太子之死另有蹊蹺,查到孫尚義身上。後來,明明罪證確鑿,指明太子之死與孫尚義有關,皇後卻一而再地偏袒孫尚義,他才猛然想到皇帝身上。
如今他得到前一世的記憶,更是把一切都推理清楚了。孫尚義是忠於太子的人,的確參與了太子之死,一切應該是太子與皇後命令他辦的。故而,皇後才不惜一切代價要保住孫尚義。
從後來孫尚義帶著家人離開皇城,暫避風頭,更坐實了他的推想。
宓月輕聲說:“當時初到皇城,我一聽你說太子在後宮給你留了不少探子,我便猜到事情不會那麼簡單。再忠心的人,也需要不斷地經營,還要有領導的人,才能讓消息在後宮來去自如。”
幾乎權傾半朝的二皇子與三皇子都無法把消息送出宮,無法與外界聯係,但蕭溍同樣被困後宮,卻可以隨時與外界保持聯係。這其中的情報網,絕不可能短時間內能建起來,還必須有人一直在坐鎮管理這些內線,才不會讓他們背叛或者生起異心。
但蕭溍常年不在皇城,誰有那個能力在後宮布局多年,又能震懾住這些舊奴內線?
剛開始時,宓月懷疑是皇後身邊的人,直到中秋宴,她借著姚婕妤的陷害試探了慶春宮一番,終於肯定,那背後主持大局的人就是皇後。也隻有皇後才有這個能力與權力,在後宮布滿棋子,且都讓棋子保持忠心不改。
如果皇後當真有對外表現的那樣憎恨蕭溍,中秋宴之事,不管汪嬤嬤怎麼出手相助,都逃不開皇後的掌控,皇後必定會利用姚婕妤的局狠狠打壓她與蕭溍,讓她與蕭溍無法翻身。
結果沒有,她非但能借著汪嬤嬤順利脫困,還反將了姚婕妤一軍。同時,因為皇後事先對她的懲罰,世人對她與蕭溍更加同情了,絲毫沒有懷疑皇後的真正用心。
蕭溍說道:“我當時身在局中,沒有看清真相。”
宓月心疼著他,說:“你那十幾年,處境太難了。既有半蓮被人發現,遭人暗算,後來又遭幾個皇子的明殺暗害,麵對這麼多明槍暗箭,又哪能看得清這盤棋?皇後那些年也是極不容易的,太子之死與皇帝脫不了關係,太子剛去逝那幾年,皇帝必定對皇後還極為防範的。皇後既要保住中宮之位,又要聯絡太子舊臣,讓皇帝改觀態度,還要暗中保護你,步步驚心,每一步都走得極險。”
“她是個了不起的女人。”蕭溍低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