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國公猜測,“莫非是虞王怕水匪攔路,又猜到漳王會暗中下手,這才派了兵護送豫王到豫國?”
“水匪?虞國官匪勾結,又有說虞王暗中也養了一支水匪,誰知道誰是官誰是匪呢。”
“不管怎麼說,事實真相如何,咱們要商議的是,帶著兵馬前來的豫王,不同尋常,為謹慎起見,得要想個法子應對。”
忠國公想了想,說:“就依李大人的意思,咱們主動出城去迎接豫王。”
“這是要我們放下身段,奉他為大王,受他差遣了?”王臨不滿說道。
忠國公狡猾地一笑,“這是試敵。幾千士兵,沒一個諸侯王會舍得送人,更別提與皇室有隙的虞王。先試準是不是護送,若是,等士兵一走,還不是由得我們作主?”
“忠國公之言,就是本官之意。”李世昌說道。
“那我們……”
“今日回去準備,明日一道去迎駕,船我已經備好了。”李世昌說道。
“要坐船?李大人的意思是要我們巴巴地趕去浪淘江迎駕?這也太瞧得起他吧?咱們可不是怕他,而是看在虞兵的臉麵上!”
老奸巨滑的李世昌說道:“既然決定了要把姿態表出來,就盡量做到最好,把姿態放在最低的位置。眾位別急,一旦確定虞兵何時離開,屆時如何打算,便可盡看各位的心情了。”
忠國公多了一層顧慮,“如果虞王與豫王私下交情好,隻怕豫王這邊出事,虞王必會出兵。”
“忠國公多慮了。”王臨自信說道:“本公子曾去過漳國,漳王親口與本公子說過,虞王有推翻皇朝之心,並且與許多諸侯國都有往來,暗中也在資助一些與皇朝對抗的諸侯國。先前皇城幾位皇子大亂,更少不了虞王的推波助瀾,如今上位的九皇子,據說早就與虞王暗中結了盟。”
“王臨公子的話,本官可以作證。”李世昌出身世家,李家在虞國那邊也有一脈分支,知道的東西不少。“虞王是無利不起早之輩,就算他與豫王暗中有交情,隻要許之以利,必會倒戈。”
忠國公聽了王臨與李世昌的話,仍然麵帶憂色。忠國公與楚國之事牽涉甚多,而豫王妃又是宓中昱之女,他不得不防。
忠國公決定明日與眾人坐船迎駕前,先給兩個兒子送信,讓他們調遣大軍,暗藏在晉陽城外。隻要一有不對勁的地方,立即舉兵造反。
想到手中的兩萬兵馬,忠國公定了許多。即使有幾千虞兵相助,在人數上他穩壓豫王一頭。一旦兵變,以忠國公府在晉陽城盤根錯節的關係,勝算十足。
忠國公府是晉陽城的老派貴族,人丁興旺,姻親幾乎遍布整個權貴圈子。
還有宋國,與他暗中訂有盟約,薑國那邊,他剛送了一個孫女給薑文公做小妾,必會樂意相助。豫王一死,幾個接壤的諸侯國,會極願意多占豫國的城池。
為防豫王突然發難,忠國公多長了一個心眼,獻計給眾人,在他們的船後,另藏兵馬,以防不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