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王心有領會,“賢母妃的意思?”
“與其在前朝謀求,不如還是把勁往後宮處使。”媚賢妃說道:“前朝上有太子漸漸坐穩,後有數位皇子暗中爭奪,你拿什麼與他們來爭?”
惠王忙道:“太子賢明,兒臣不敢去爭……”
“喲,這是要與本宮打馬虎眼呢。行,算本宮多管閑事了。”媚賢妃含了怒意,轉身便走。
惠王一急,忙又追上去,再三懇求。
媚賢妃這才說道:“你莫在前朝使勁了,再怎麼爭,也爭不過幾位皇子,更爭不過太子,再爭下去,就要被太子與你的幾個兄長給滅了。隻要抱住了皇後這條大腿,還用得著去爭嗎?”
“可是,母後是喜歡太子的,一直以來支持的都是太子,前兒還在眾老臣麵前誇讚了太子,並說要多放些權給太子,讓太子早日熟悉政務。”惠王氣餒道。
有了皇後的支持,太子的位子已越坐越穩,他暗中與幾個皇子聯手,都無法撼動太子的絲毫。
媚賢妃冷笑道:“本宮問你,太子是怎麼上位的?”
“孝道。”這也是皇後一直讚揚太子的事。
“既知道是孝道,他怎麼上去的,你就怎麼把他拉下來。”
惠王愣在當場,腦海裏,漸漸明朗起來。
之後,惠王再不理朝堂之爭,每日到漢陽宮請安,哪怕皇後不見,也風雨不改地去請安。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日下了傾盆大雨,皇後憐惠王被雨淋濕,放了他進漢陽宮。
自此之後,惠王更加殷勤地進宮,做起了太子曾經做過的事,給皇帝端屎端尿,照顧得皇帝無微不至。
惠王此舉激怒了太子,生怕惠王奪了皇後的寵,在朝堂之上,借機把惠王好不容易經營起來的一點勢力給滅了。
惠王仿若不知,全然不管朝政之事,一心一意在帝後麵前盡孝道。
太子見惠王在朝堂上已手無半點權,總算放了點心,覺得惠王翻不起浪來了,便把功夫放在與其他幾位皇子的明爭暗鬥上。
在朝堂上,太子努力事事辦得周到,在後宮,太子還要做個孝順之子,暗底裏,各方打壓幾個兄弟。勞心又勞累,太子日日這樣裝著,鬥著,日子也過得不舒坦,壓力極大。一日,下麵的臣子給他送了幾個歌伎過來,在酒與美色下,太子荒唐了幾次後就找到了解壓的方法,於是每次回到東宮,都歌酒盡歡,美人相伴。
直到皇帝生辰那日,皇帝因病情不能大辦壽辰,躺在床上心生悲意,又想到此後跟個活死人一樣被皇後操控,激動之下病情加重。
此次病情極為凶險,禦醫救了整整一日,皇帝才度過難關。
第二日朝堂之上,便有禦史參太子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