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塌陷(1 / 2)

吳先生仔細看了之後說道:“要說是楚國巫術,我覺得**不離十,聽說這種葬法很詭異。要先把屍體灌滿水銀,停屍七七四十九天,然後再捉來大蟒蛇,讓它饑餓十天後,把屍體放在蟒蛇身旁。蟒蛇由於饑餓,就會將屍體整個吞下。屍體因灌了水銀,屍身並不能被蟒蛇消化。此時將吞下屍身的蟒蛇入殮埋葬,這樣便可保證屍身千年不腐,這就是楚國巫術。照此看來,這應該是個先秦之前的楚國墓葬,而這樣的屍體就成了濕屍,但保存這麼好的著實不多見。”

我記得祖爺爺的書上好像有關於古屍的記載。據說不腐的屍體可以製成悶香,能夠入藥,專治骨折跌打等病症。

古屍因為成屍程度不同,在自然界中分為五種,濕屍隻是其中一種,除此之外,還有另外四種,即幹屍、冰屍、鞣屍、臘屍。

濕屍在古屍中較為多見。大多濕屍是由於棺槨密封,又深埋土中,且浸泡於棺液中。這種屍體體表濕潤,皮膚上有小顆粒,看上去像被水淋濕一般,故叫濕屍。

幹屍也是比較常見的,是整個屍體脫水幹燥的結果,它的特點是周身灰暗,皮肉幹枯貼骨,肚腹低陷,其中又分為自然幹屍和人工幹屍之分,此不贅述。

冰屍是冰封在冰川裏的屍體,由於冰川幾千幾萬年不化,屍體一直都保持死時的模樣,因為在冰川中國發現所以叫冰屍。

鞣屍多形成於酸性潮濕土壤或泥沼地區,屍體長期處於溫度較低、空氣不流通的酸性泥沼中,使得**菌的生長繁殖受到抑製,**變慢或者不**,另外屍體受酸性泥沼中所含的大量腐殖質、單寧物質和多種腐殖酸的作用,使屍體皮膚呈暗色,變得非常致密,猶如鞣皮,這類古屍更為少見。

蠟屍多見於浸在水中或埋在水分充足、潮濕多鈣和鎂等物質地區或泥土裏的屍體,在屍體表麵或體內脂肪組織中形成灰白色或黃白色堅實的脂蠟樣物質,有油膩感,可以壓陷,但脆而易碎。

臘屍也跟鞣屍一樣,比較少見。

聽到吳先生這麼一說,我用手電照了一下盛放濕屍的棺槨,發現側邊有一塊像玉一樣的東西,我摸出一看,發現這東西通體烏黑,又好像煤精一樣,在棺材被鑿開的部位好像還有一塊抹布,我撿了起來,手感挺軟和的,質地不錯,便都偷偷匿了起來。

反正這趟不能白來,雖然我不知道二叔和吳先生有什麼樣的交易,但跟我沒關,我也不過問。

正當我高興之餘,棺材底部點燃的蠟燭突然變得搖曳不定。棺材裏的濕屍瞬間發生變化,隻見它渾身就像被充了氣一樣,慢慢鼓起,跟氣囊似的,四叔用沒點的蠟燭杵了一下,感覺到非常有彈性。那濕屍的臉也變得大一些了,圓了好多,不大一會就鼓得像個充氣娃娃一樣,兩隻凹陷下去的眼睛看上去卻比充氣娃娃恐怖千百倍。我見此情形,心裏直發顫,這屍體遽然驟變,簡直太恐怖了。

屍體充氣的狀態保持了一小會,之後開始慢慢滲出液體,氣越來越少了,最後就像個被放了氣的皮球,癟了下去。

此時身邊的沙子也開始簌簌下落,發出沙沙的流動聲,剛才挖過去的沙子正一點點往上漲,就像有人要從地底下頂出來一樣,幾隻綠蠍子從沙裏鑽出,二叔用手電一照,驚慌著大喊:“快跑!”隻覺一陣陰風吹來,毛發豎立,蠟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瞬間滅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