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麵的第一個故事是佛圖澄河邊洗腸。
如果把自己體內的場子拿出來洗,似乎不可思議,也難能做到,但佛圖澄可以做到。
佛圖澄在河邊洗腸故事,是佛教史跡畫題材之一。
畫麵大致內容是說:佛圖澄左乳旁邊有一個小洞,直通腹內,平日裏,佛圖澄常用棉花堵塞小洞。如果他想讀書時,就把棉花拔掉,洞中發出的光亮使滿屋子燈火通明,佛圖澄就借此光誦讀經書,每逢到齋日,佛圖澄到河邊,把腸子從洞口掏出來,放到河水中清洗,然後再裝進腹中。
這個壁畫中的佛圖澄袒露上身,盤腿坐在竹林河畔,正兩手拉出腸子,放入水裏清洗,實在很奇異。
第二個故事是佛圖澄幽州滅火,滅火的這幅壁畫分為兩層上層。
上層是佛圖澄為石虎說法時,幽州城起火,佛圖澄右手端碗,使出神力滅火的情景。壁畫的內容說的是有一天,佛圖澄正與石虎坐在一起飲酒說法,突然佛圖澄說:不好了!不好了,方圓幾百裏之外的幽州城發生了火災,說話間隨即轉身端起起酒杯向幽州城方向潑去,不久之後,佛圖澄笑著對石虎說:現在幽州城的大火已經救滅了。
石虎覺得奇異,不太相信佛圖澄的話,於是就派遣使者前往幽州城驗證,數日後使者從幽州城回來向石虎彙報說:那天,幽州四大城門真的是燃起了熊熊大火,正當人們驚慌失措之際,忽然天空中飄來一陣烏雲,接著天上降下了傾盆大雨,撲滅了大火,雨中還飄著濃濃的酒氣。
下層是在一座方城裏,四門起火,城中烈焰升騰,城上烏雲密布,雲中降滂沱大雨,把大火澆滅。
第三個故事是佛圖澄聽鈴聲辯吉凶。
畫上畫的是地上一口棺材,裏麵竟是一塊石頭,其他什麼也沒有。
故事大致意思是說,石虎立幼子石韜為太子,長子石宣耿耿於懷,陰謀策劃伏兵殺死了弟弟石韜,石虎大怒,下令逮捕了石宣,並判死罪。
佛圖澄勸石虎說,虎毒不食子,否則石宣死後作崇,後趙將滅亡,但石虎不聽,竟下令殺死了親生兒子。不出一個月,果然有一妖馬在皇宮出沒,妖馬渾身是火,揚蹄亂跑。石虎殺子後宴請眾臣,佛圖澄在宴席中吟道,巍巍宮殿、金碧輝煌、荊棘成林。石虎往後一看,果然荊棘叢生,預感不祥。
佛圖澄預感到後趙將快滅亡,先替自己挖好了墳墓,獨坐其中對弟子交代後事,說,在後趙大亂之前,我先走了。說完就在墓中圓寂了。後來有人見佛圖澄出關西去,石虎派人打開佛圖澄的墓穴,棺內隻有石頭一塊,沒有屍身,石虎說:石者,就是寡人也,高僧舍我而去,我必死。從此臥病不起,不久辭世,後趙大亂而亡。
另外,畫麵上還繪有一座七層佛塔,塔上的佛鈴垂落塔簷,佛圖澄站在塔前,合手向石虎解說塔簷的鈴聲是不祥的凶兆。
這就是左邊壁畫的大致內容。
而右邊的那幅壁畫我好像在哪見過,因為那一尊臥佛,看上去很眼熟。秀才告訴我們,那是菩薩說法圖。
菩薩就是釋迦牟尼,菩薩後麵的樹叫桬欏雙樹,他所在的位置是桬欏雙樹園,說法的地方就是那裏。
桬欏雙樹並不是兩棵樹,而是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有一棵,每一麵的兩株樹都是一榮一枯,稱之為四枯四榮。
佛經有載:東方雙樹意為常與無常,南方雙樹意為樂與無樂,西方雙樹意為我與無我,北方雙樹意為淨與無淨。茂盛榮華之樹意示涅般本相:常、樂、我、淨;枯萎凋殘之樹顯示世相:無常、無樂、無我、無淨。
桬欏雙樹園其實是一種隱喻,就如同菩提在佛教裏指代的是一種心念一樣。正是由於有這種心念的撣喻,暗示為“阿賴耶識”。
當釋迦牟尼講的時候,身邊有人還沒有明白這一點,釋迦牟尼在最後的雙樹園歸去的時候,身邊的人終於領悟,全靠的是釋迦摩尼菩提之心。
而達摩寺右邊壁上另外的一個故事的內容是涅槃。釋迦牟尼在毗舍離度過了雨季,又帶病行至拘屍那迦城外的希拉尼耶伐底河邊,到了那裏的一片桬欏樹林,佛陀與阿難陀走進樹林。他叫阿難陀在兩棵娑羅樹中間鋪上草和樹葉,又將僧伽梨(就是袈裟)鋪在上麵,然後佛陀頭向北方、麵向西方、右肋而臥、頭枕右手。
這就是佛陀所選擇的僻靜的、荒野的地方,來作為他涅磐的處所。
釋迦牟尼在桬欏雙樹間躺著,將要進入涅磐了,這時來了一個外道僧人,名叫須跋陀羅,在外道教派中是位很有學識和道德的長者,他聽到佛陀在桬欏樹林中即將涅磐,特地趕來請教佛陀傳授正法,以求開悟。阿難陀堅決不讓在這個時候再有人去打擾佛陀。
但佛陀不願舍棄任何眾生,他讓須跋陀羅來到床前,用最後氣力,向他講解了無常、無我、涅磐寂靜的三法印和八正道等佛法根本知識,使須跋陀羅迷津頓開,成了佛陀在世收的最後一位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