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板心平氣和的說:“實話告訴你們,這塊玉我以前見過,但是忘了在哪見過了,這玉珮喚作龍鳳玉佩,很多人覺得龍鳳玉佩是一個珮,其實是有一對,左邊是龍右邊是鳳的是龍佩,左邊是鳳右邊是龍的是鳳珮,你這塊隻是一件龍佩而已,而鳳珮則可能在另一座古墓!”
二叔聞聽此言說道:“王老板,這塊玉並不是……”
沒等二叔說完,王老板就道:“你不用說了,我明白你的意思,即便你翻悔也沒用,我已經付過錢了。”
二叔說:“我並不是那個意思,我的意思是說,我倒出這塊玉佩的地方可能並不是這個玉佩的真實所在地!”二叔說完,心裏就在盤算:這王三順也太古怪了,他為什麼非得要找到那塊玉,玉能指引他找到什麼?二叔百思不得其解。
但是,即便是風水好,這裏群山環壑,結穴的地方好像都有,穴位卻不見得好,哪裏還會有其他古墓?
正當他們踟躕不知該怎麼辦的時候,二叔忽然發現前方不遠處的一片草叢裏有一個倒下去的半個石像。
我和王三順跟著二叔走向石像旁邊,卻發現這個石像隻剩下半身,下半身和腰部都不知道被誰砍去了,照石像上的印記看,應該是硬生生給砍去的,就像有仇之人一刀把人殺了一樣。
在古代的倒鬥中,有的盜墓賊比較不守職業道德,他們進入墓室之後,見了有價值的明器都給帶走了,如果是帶不走的明器,則幹脆就給破壞了,給後來者留下殘羹冷炙。這中盜墓行為是一種強盜行徑,類似火燒圓明園的那兩個“強盜”,把不能帶走的東西全破壞了。
這讓我想到祖上留下的一句話:“凡事不能做絕,得留後路。”
石像上已經沒有任何線索了,下麵也不會是個盜洞。二叔和王三順向石像後麵的方向看去,隻見這裏有一道筆直的草叢,好像是人為種下的一樣,乍一看去又好像是神道。
二叔沿著這條草叢道路往前走,走到一半的時候,二叔就發現前麵的土坡下,竟然有一個不起眼的洞口,如果不仔細看,根本看不出那是一個洞口。
由於洞口很小,被很多的雜草給堵上了,二叔趕緊讓我把鋤頭拿來,使勁的刨挖了幾鋤頭。
隨著碎石的挖出,下麵出現一個黑黝黝的洞口。
王三順激動的直流汗,他擦著汗說:“老水,這就是我說的另一個墓葬,照這洞口看,這個古墓應該有人來過了,不曉得裏麵的玉佩有沒有被人盜走!”看來,他關心的就是這玉佩,也究竟不知道這玉佩有著什麼樣的秘密,我也不好意思問,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但二叔卻道:“王老板,你是怎麼知道這還有一座古墓的,這塊玉裏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可否告知一二?”
王三順嗬嗬一聲,說道:“既然你都問到這個份上了,我也不再瞞你,你知道吳楚“七國之亂”嗎?”
二叔頓了一下,沉聲說:“聽說書的說過,是西漢時期各諸侯王作亂,一共七個,以吳王劉濞為首的,到最後失敗而終,那這跟古墓有什麼關係?”但二叔隱隱覺得,這或許給祖上尋找的墓葬有關。因為祖上尋找的鑲戎墓葬,就是跟吳王劉濞七國之亂有關。
王三順神秘的說道:“這些都是極隱秘事,不為多人所知。我實話給你說吧,話說漢景帝時,劉邦的侄子吳王劉濞聯合同姓諸侯王大叛亂。參與叛亂的七國國王分別是:吳王劉濞、楚王劉戊(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即為此人墓葬)、趙王劉遂、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吳王劉濞為這次叛亂的主謀,用‘清君側,誅晁錯’的名義,舉兵西向發動叛亂。後來被梁孝王劉武所阻,接著景帝殺了晁錯,而劉濞等七王仍不退兵,誓言要爭帝位,後漢景帝決心以武力鎮壓,命太尉條侯周亞夫與大將軍竇嬰率三十六將軍,以奇兵斷絕了叛軍的糧道,以三個月時間,平息叛亂。劉濞逃到東甌,為東甌王騶搖(越王勾踐後裔)所殺。在逃亡期間,劉濞所有的財寶都是由其身邊一個叫鑲戎的衛士掌管,意圖東山再起,劉濞被東甌王殺後,財寶便下落不明,傳說鑲戎死後便將財寶分作兩份分別藏匿起來,為了日後能找到,專門做了兩塊龍鳳玉佩,記錄財寶信息,隻要能找到這兩塊玉,就能依據信息找到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