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月影神燈(1 / 2)

我們從北洞山回來的第三天,我和二叔、胖子三人一起去找了無念僧,但是到了廟裏之後,竟然發現無念僧不在寺院裏,守門的沙彌告訴我們,無念僧有事出去了,不在寺裏,要過幾天才能回來。

我們心想,寂然無念僧不在,我們且行離去。

就在我們三個將要離去之時,小沙彌叫住了我們三人,他告訴我們,無念僧在臨出門前,曾留下一封信箋,說是這兩天若有姓水的人登門造訪的話,就將此信交於他們,按照信中的留言辦事。然後又問我們是否姓水,二叔告訴他姓水。

接領了信件,我們三人便回去了。回到古玩店裏之後,二叔便將信件打開,仔細閱讀信中內容。

無念僧在留給我們的信中說道,這兩天他外出有事兒,不日則回來,不必找尋。

信中還說,城南西口有一家大宅院,裏麵有一個收藏家弄到一件器物,想托老水掌掌眼。

二叔想了一下,繼續看信。

信上有這家大院的地址和電話,姓甚名誰都有,最後還留言說,讓他把這次從北洞山倒出來的東西全都帶來,約定的日期正好是明天下午。

二叔想了一下,不知道無念僧要幹什麼。但不管要幹什麼,二叔都決定去無念僧所說的那家看看。第二天的下午,二叔就先帶著我和胖子前往那家大宅院。

我們依言來到城南。

城南的小商鋪生意很好,我們按圖索驥找到這家大宅院,通報了姓名之後,說是無念僧托我們來的,那人也不多問,便讓我們進去了。

這家的宅院很大,三進三出,廊腰縵回,亭台軒榭,五步一曲,十步一折,典雅至極,一看就知是富貴人家。

進來之後,我們得知,這院子主人姓秦,是一個老收藏家,最近收到幾件東西,其中有吃不準的,想讓無念僧給看看,無念僧恰好有事脫不開身,但無念僧應下了此事,說機緣之下,再找人來看,所以便將此事托付給了我的二叔水常再。

戶主年近花甲,但精神很好,我們稱他為老秦。

到了廳內,老秦請我們坐下,並給我們斟了茶,二叔說:“鄙人水常再,受了無念大師之托,前來討教。”

老秦笑著說:“水先生,客氣了,討教不敢當,我是真有幾件東西需要你給掌掌眼,既然是無念大師托付的,想必是高人啊。”

二叔謙虛的說:“不敢。”接著老秦便將一個大盒子拿了過來,放到二叔的跟前。打開盒子之後,裏麵赫然一尊青銅佛像。

二叔伸頭看罷,對老秦道:“好一尊青銅佛像,我能上手看嗎?”

老秦笑說:“請!”然後遞給他一副手套。二叔戴上之後,慢慢的從盒子裏請出佛像。

二叔仔細端詳一番後,這尊佛像的成色不錯,銅佛端坐在方台之上,佛像頭頂肉髻,杏眼寬額,麵目和藹,身上的衣服為通肩式無領寬袍,肩袖上有專門裝飾的蓮菩提樹葉,底座有一行銘文,但在場的我和胖子沒有一個人認得這上麵文字寫的到底是什麼內容。

老秦看著二叔說:“這尊佛像我拿去讓人看了,有人給我說是仿的,讓我以藝術品的價格賣給他,我沒賣,但好幾個人看了之後,都吃不準,所以,讓你給掌掌眼!”

二叔問:“其他看了的人怎麼說?”

老秦娓娓道來:“我找了幾個古玩藏家,他們看了這尊銅像之後,有的說是宋代的,有的說是明朝的,有的說是十六國的,眾說紛紜。持宋代看法的人說,這尊佛像的風格有點類似宋時的風格,明朝的專家雖然說是明朝的,但隨即自己又推翻了自己的推論,持十六國看法的專家說,之所以認定是十六國的,是因為佛像上有特殊的十六國時期文字符號,就是這下麵的佉盧文。”

二叔仔細看了之後,說道:“這是佉盧文沒錯,這種文字最早起源於古代犍陀羅,是公元前三世紀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時期的文字,全稱叫做“佉盧虱底文”,最早在印度西北部和現在的巴基斯坦一帶使用,也曾在中亞地區廣泛傳播,否則也不會可到佛像上來。這尊佛像上有鮮明的外來文字,帶有典型的異域文化特色,從做工和紋飾,可以斷定佛像是真品。當今在甘肅敦煌一帶出土的銅佛當中也常有類似的銘文,而這尊佛的造型上,帶有明顯的漢代特征,也充分體現了當時中國與中亞地區的文化交融現象,真可謂是一件非同一般的藏品,價值也相當的高。”

老秦心裏樂滋滋的說:“有你這句話,我這顆心就放回肚子裏去了,你再看看這個。”說完,又從屋子裏拿出一件物件。

二叔再次上手,看到之後,點頭讚道:“不錯,實在是不錯,器型端莊,古樸典雅,千峰聳翠,翠色千峰,果然是秘色瓷當中的精品,市井中有如此好的藏品,實在是隻可以參觀而不可褻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