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趁此機會,把另外的棺材板撿起,也塗上蠟油,放在地上燒了。火越燒越旺,而且棺材板被燒得滋滋作響,看來,棺材板裏已經浸滿了屍油。
屍油是指屍體在高度腐爛時脂肪成油狀溢出,如果一個死者較胖的話,屍油在高溫數天未處理的屍體上可以見到,屍油溢出後,屍體就好像被油泡過一樣,其實這都是人身體上的油脂。想必這棺材裏的幹屍死後,體內溢出的屍油全都浸到了棺材板的木料上。
火燒的很旺,照的整個洞裏通明。這時我終於瞧得清楚,這個四方四正的洞穴裏,全都是大石切成,在棺材匣子落下的位置,有一個網上凹陷的空間,正好與這棺材匣子一般大小。
如果這麼看的話,這個棺材匣子是有人故意藏到裏麵的,那麼這又是什麼人把棺材匣子藏在這裏的呢?
這個問題恐怕很難知道,這個四方四正的空間是刻意這樣造的,當初建造的目的是什麼,也很難窺探。
胖子瞅著棺材匣子裏的幹屍說道:“看看這具幹屍身邊有沒有隨葬品?”然後胖子開始翻檢匣子裏的這具幹屍,他翻了個遍,也沒找到任何有價值的隨葬品。
翻檢完畢,胖子罵罵咧咧的道:“他娘的,這人是個窮鬼,媽的,入殮的時候,什麼也沒放,最少也得放棺材裏一些珠玉,就算不放珠玉,也得放一些去陰間的買路錢!”
胖子說的沒錯,一般死者在送葬之時,走過的路都要撒冥錢,是為買路錢。而且死者入殮之時,棺材裏也要放錢幣或者珠玉之類的錢財,這是給死人到陰間去賄賂閻王小鬼的,如果死者棺材裏裝有這些,死後到幽冥地獄也會被善待,如果沒有的話,會受到什麼待遇就難說了,總歸不會多好。
二叔見胖子徒手翻檢屍體,說道:“胖子,你他娘的別亂翻,小心屍體上有屍毒!”
胖子毫不在意的說:“沒事兒的,這不算什麼,這具屍體已經幹癟,屍毒早已散盡。不過,我卻發現,這個幹屍身上的衣服很特別!”
二叔聽胖子如此一說,也跟著看去,看後發現,這幹屍的身上是一種官服,照質地和圖案看,還是個不小的官員,二叔道:“這是明朝的官服,你看這上麵的補子圖案,上麵繡的是孔雀,孔雀的補子在明代是文官三品,看來這人是個明代的官吏,而且還是大官!”
按照大明例律規定,官員的官品不同,就要穿不同的官服,官服的等級就按照胸前的補子圖案來看。
如果是王公、侯爵、駙馬或伯一類的官職,則在補子上繡著麒麟、白澤之類。文官大都繡的是禽類,以示文明,規定是一品文官繡仙鶴,二品繡錦雞,三品繡孔雀,四品繡雲雁,五品繡白鷳,六品繡鷺鷥,七品繡鸂鶒,八品繡黃鸝,九品繡鵪鶉。
倘是武官則繡獸,以示威猛。一品和二品的繡獅子,三品四品的繡虎豹,五品繡熊羆,六品七品的繡彪(小老虎),八品犀牛,九品海馬;雜職則是繡練鵲;風憲官繡獬豸。
穿的衣服上帶有禽獸,故而叫做衣冠禽獸。衣冠禽獸本是一個褒義詞,後來卻稱貶義詞,是因為明代中晚期,某些當官的貪贓枉法、欺壓百姓、為非作歹,自然就成為貶義詞了。一說到衣冠禽獸,就會想到這個人品德極壞,行為像禽獸一樣卑劣。
如果官品不一樣,穿了僭越等級的官服,那是要殺頭的,重了還可能滿門抄斬。
胖子看著屍體上的官服,不屑一顧道:“什麼大官,衣冠禽獸一個,連個值錢的隨葬品都沒有,還他媽的大官,娘的,窮逼一個!”看來胖子這廝隻惦記這明器,不過想想也是,我們不是考古的,沒必要這麼嚴謹。
他沒來由的解開幹屍穿在身上的官服,可當他解開外層的官服之後,他滿臉疑惑的看著裏麵的那層衣服,他說:“娘的,穿這麼多,冬天死的吧?”
我瞟一眼後,指責他說:“胖子,你他二大爺的,你也太沒見識了,穿得多就是冬天死的嗎?這是無稽之談,死人身上都要穿很厚的壽衣的,你這是見怪不怪!”
二叔看著胖子解開的第二層壽衣,忽然道:“不對啊,剛才我看到的這幹屍身上的官服是三品文官的官服,這怎麼又變成武官的官服了呢?他娘的,這到底是個什麼官?”
如果您覺得《水蘊清胖子》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58/585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