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壁打開之後,我們下意識的往裏探了探,裏麵更加的漆黑,而且還顯得異常陰森,我們三人不知道這裏是幹什麼用的,小心翼翼的往裏走,每一步都很謹慎,生怕出現緊急危險。
我內心有些緊張,這個洞是幹什麼的,也難以窺見一二。
二叔看到這扇石門打開之後,仔細觀察了周邊的情況,他道:“我覺得這可能是一個墓道,你看這邊上打的,有拐有棱、周吳鄭王的,絕對是經過精心修造的!這裏這麼怪異,不會是屋舍之設施的!”
我掃一眼,漆黑無邊。雖然看不清,但我也敢肯定,這是一個墓道。眼前這個墓道,角度稍微向下傾斜,不知道當初是怎麼設計的?
我們把剛才石室裏的火種熄滅,然後每個人都帶著蠟燭,準備下去。二叔卻道:“先等一下,咱們還不知道這個洞是不是死洞,你看,這墓道又是向下去的,要是裏麵的空氣不足,我們隻能死在裏麵了,先等等,等進了空氣再說!”
我說道:“照這樣子看,下麵確實非常危險。如果沒有足夠空氣,咱們貿然進去的話,極有可能窒息而死。既然已經找到墓道了,不如咱們先等上一等,待準備妥當了,再來動手,這墓葬在這裏又不會自己撒腿跑了,根本不用擔心的。”
胖子大大咧咧道:“這倒不必,你們要是怕,咱們可以先在上麵等一會,不用下去。等空氣進的差不多了,我打頭陣,咱們再一起下去!”
其實雖然我說要等準備妥當了再進去,但我心中是很不情願的,因為我們已經發現墓葬了就不能這麼晾著,好奇心一定會驅使我進去,這是每一個倒鬥者共有的通病。
現在,胖子已經提出這個建議,我則順著胖子給搭的橋,說道:“既然這樣,我們就且等一會兒,等空氣進入差不多了,咱們再進去看看,這墓道到底通向哪裏的,不久一目了然了嗎?”
二叔也表示同意。
我們在墓道的進口邊上等了一會兒,等的有點不耐煩了,我建議道:“這樣吧,咱們出去等吧,老是在這裏等也不是辦法,這裏的空氣也不是太足!”
胖子瞄了我一眼說:“還等什麼,再等的話,黃花菜都涼了,呆這麼久了,沒必要再等了,娘的,不等了,現在就下去看看!”
接著胖子在前麵舉著蠟燭,慢慢的走下墓道,我和二叔尾隨其後。既然胖子要主動帶頭,我們則給他一個機會。
我和二叔尾隨胖子走下了大約四五米的樣子,雖說這是一個斜坡,但是坡度不大,地上有些不平但卻不是人工做的,貌似天然就是這樣。
越往裏走,墓道便顯得越不平整,幾乎就是入口那一小段是精心打造的,而且深入之後才發現,這裏的空間要比墓門口的空間大了近乎一倍,大約就像一個酒葫蘆的形狀,該大的地方大,該小的地方小。
地上不太平整,我們也不敢走快。四麵都是青石石壁,或許是因為偷工減料的緣故,都沒有被打磨平整。
又不知往前走了多長的距離,墓道太黑了,而且顯得那麼的陰冷,根本無法看清全部的墓道麵貌,但是我們能夠感覺到,這個墓道並不是筆直的,在我們剛走的這個地方,突然轉了一個弧形的彎兒。
實在是奇怪之極。
這是因為,在古代的墓葬裏,一般都是要放進棺槨的,不同級別的達官顯貴所采用的棺槨也是不一樣的。為了方便棺槨的進入,墓道都不會修成彎曲的,而是修成筆直的。但眼前的這個墓道卻是彎曲修造的,根本就不方便棺槨進入,不知道有什麼古怪在裏麵!
正當我們環顧左右之時,突然看到蠟燭的燭焰飄搖不定,我能明顯感覺到一陣冷風吹進來,這風吹得很突然,我感到身上的雞皮疙瘩一個個全起來了,不禁直打冷戰。
就在我準備轉過身護住蠟燭的時候,手裏的蠟燭突然滅掉,撚子中間升起的煙柱兒莫名的飄散,我覺得我的頭發好像突然豎起來一樣,腦門上直冒汗。
我驚訝道:“這裏怎麼會有風,難道盡頭是通往哪個地方的?”
胖子猜測道:“應該是這個墓道盡頭的出口,通著外麵的,風可能就是從出口灌進來的!”
二叔道:“這個也未必盡然,也有可能這個墓道不止一個出口,還有其他的出口!”
我心道:照二叔這麼說,這裏應該有很多的出口。這是一個墓葬的入口,古代修造陵墓的時候,為了防止別人盜掘,就會把修陵的工匠殉殺於墓葬當中,這是最殘忍的一種防盜方法。
殉殺工匠早就有之,這麼做一方麵能夠防止墓葬被盜掘,另一方麵則與殉葬的習俗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