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老蔫不屑道:“報啥報,有啥好報的。這些有的沒的,說出來,誰信哪!**是無神論者,報一次人家不聞不問就行了,老是報的話,人家說你搞封建迷信,逮進去蹲大牢!”
我心道:是了,誰會對一個洞在意呢?普通人都不在意,何況是權力機關!
我心中思考的時候,也在觀察這附近的風水形勢。憑我對祖上留下的《地理天記錄》的領悟,這片山勢氣勢宏偉,格局不俗,此處地形山水環繞,負陰抱陽,加上青山環護,正好形成拱衛環抱朝揖之地勢,可謂形勢大好。
我問劉老蔫:“老爺子,這個山叫什麼山,河叫什麼河?”
劉老蔫道:“這個山叫二龍山,河叫莫穀河。山名是由於這兩個山頭儼如兩條遊龍,才叫二龍山,莫穀河是因為這裏的山穀不是山穀,所以才稱為莫穀河。”
我點點頭表示知道山與河的名義了。
然後我按照分金定位的風水法則,確定這片山的中軸線,整個山區的方圓數十平方公裏的山川景物,都由二龍山的兩山主峰一線相連的山向所掌控,這條軸線在眾多山形的有機配置下,得到不斷充實和強化,在空間序列的展開層次上,處處得到山川形勝景物天成的有序映襯和烘托,顯示了天人合一的宇宙圖景。
在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中,是按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則推算的。天人合一得講究人與自然的統一,因此帝王是不能隨便葬的,生前萬歲,死後得有萬年吉壤。
風水說實際上是中國特色的環境觀,因為在國外,誰也不管什麼風水龍脈什麼的,找個地方葬了就是了,入土為安。中國的王陵擇址看似迷信,其實是追求人與自然相和諧統一時的結果。
古代就有依山起陵的觀念,後來有了依山環水的講究,到秦、漢、唐、宋幾代,帝陵逐漸發展成方上、陵台、方垣、上、下宮的製度和中軸對稱的格局。而眼前的這片山水,就是典型的風水寶地。
二龍山的山形形如女人胸前四兩,氣勢如裸睡少女一般,在二龍山的另一側,有一山嶺直慣而下,形如一杆銀槍插在中間,這種形勢在風水學上稱之為金龍禦鳳,主男主強,正應陰陽兩儀,天配地合,符合易理上的“陰陽交合,乃生萬物”。
而在這個水口的下方,水流通過前麵兩山之間的山峰,那個水流所向的洞口就如同一個龍嘴一樣,猛烈的吸著進入口中的水。
按照《地理天記錄》上所載,龍吸水是上吉地,但在此處,龍吸水反倒成了凶位,如果我斷言沒錯,當初這個洞穴是沒有的,大概是由於地殼運動,改變水流山勢,使得此地形勢巨變。
大自然的力量是無窮盡的,地殼是最能改變地表形狀的,地震是能為人類感知的地殼運動形式。
看著眼前的這山這洞,我問劉老蔫:“這裏這麼險峻,我們要怎麼通過那個洞,這裏連個小船也沒有,難道我們還要一個個遊過去嗎?”
劉老蔫笑嗬嗬的說:“不用不用,這個你們不用擔心,既然秦先生已經全權托付給我,我一定會讓你們度過那個洞,而且安然無恙的。”
我有點疑惑,這秦方圓難道已經和劉老蔫都聯係好了,照此看,他們之間如有合作的話,也應該不止一次了。
接著,劉老蔫“嗨”的大吼了一聲之後,從我們左側的山坳裏驚飛一群黑鳥,然後有兩隻大木法筏子從河裏飄來,排在前麵的木筏子上站著一人,帶著鬥笠,嘴裏唱著:
嘿……嘿喲……
我的家在東北
鬆花江上啊
那裏有滿山遍野大豆高粱
在那青山綠水旁
門前兩棵大白楊
齊整整的籬笆院
一間小草房
草死你大娘啊
由於周圍寂靜異常,這人的歌聲響徹整個山林,顯得寂靜悠遠。歌聲未落,劉老蔫衝著撐竹筏子的那人大聲喊道:“二蛋,別他娘扯個嗓子唱了,什麼草死你大娘,你大娘不早就死了嗎?唱的跟殺豬一樣,趕緊劃過來!”
這個叫二蛋的黑黝黝的,長了一張圓臉,稍微有點胖,眼睛吧嗒吧嗒的眨著,看到劉老蔫,二蛋道:“爹,我聽到你的哨子聲就劃過來了,你帶這麼多人這是要幹哈去啊?”
劉老蔫說:“不幹哈,你不是一直想去五龍山嗎?你也不是一直害怕著鬼烏洞嗎,今天這些都是能手,正好帶你走一遭。”
二蛋瞅瞅我們道:“爹啊,你找這麼多人,這是要幹哈呀?去一兩個就夠了,那麼多人,也擠不下呀,萬一掉了下去,不就到鬼烏洞裏喂瘧鬼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