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四十年前(2 / 2)

老人們都沒有聽說什麼情況下會用透明棺材下葬,更何況,這裏是京杭大運河的河底,是千年前人工開鑿的,而且河水從前也曾幹涸過,這口棺材竟然還在河底,沒有被人發現,實在蹊蹺。而且,當地還有一個不成文的風俗,那就是棺材下葬的深度一般不會超過三米。

而現在,這口棺材在這河底,最少也得有五米的深度,明顯違背了當地風俗。

此地的喪葬風俗很奇特,如果一個人生前無兒,那麼他死後所有隨葬品除棺材之外,都得為雙倍,這個雙倍隻要是二的倍數就行。另外,死者入殮前還得口含金,左手穿銀,右手拿著喂狗大餅,身上放著買路錢。

喂狗大餅是用棒子麵和著白麵和頭發茬子蒸的黃餅,陰間路上如有惡狗攔路,則用這玩意兒對付。買路錢則是到了陰間過關卡哨崗,給攔路小鬼的。

當地死人的棺材更是分了三六九等。最差的薄棺材就是三寸板,也是一般平民使用的,埋在地下兩三年的樣子就腐朽完了,中等的是雙層三寸板,但不叫六寸板,什麼原因,不詳。好的棺材板是九寸板,並且是用樟木、檀木、楠木等質地堅硬的木材。然後再在外麵套一個柳木的棺材稱為柳木棺槨。但眼前的透明棺材確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大家對峙好奇,也是在所難免,畢竟是新事物,而且有那麼詭異。

圍在周圈的人都感到很詭異,同時也隱隱約約覺得心底直犯涼氣。這時候,圍觀的人已經分成兩派,一派是以一些老人為首的,他們怕殃及子孫,堅持不再挖,並且要求把上麵露出的棺材蓋子就地掩埋;另一派則是以年輕人為主,他們的好奇心促使他們堅持要看個究竟,認為棺材特殊,隨葬品肯定不菲,說不定挖出點金銀財寶,到時不就發了嗎?

從縣裏來的考古專家也是抱著不信邪的態度,讓他們接著挖。於是老人們找來香燭,在旁邊燒香祈禱,大多是要祖宗保佑、神仙保佑、菩薩保佑之類的話。

而那些懷著強烈好奇心的小夥子們則一鍬一鍬的把棺材周邊的泥沙挖開運走,挖著挖著,棺身露出一米有餘,陳在河底,但下麵還是沒有到底!

有的人就開始嘀咕了,不僅連發想象,這棺材到底有多高?

一般的棺材充其量也就一米左右高,但現在都一米開外了,現場的氣氛逐漸變得凝重起來,然更為奇怪的是,挖沙的人發現,棺材蓋和棺材好像還是連在一起的,沒有發現任何連接的縫隙。

最後大夥都把希望寄托在棺材底,相信棺材底能打開,可是古往今來,又有那個棺材鋪的老板會在棺材的底下開蓋呢?

人們的心情開始緊張,莫名的恐懼在心底蔓延,也許不挖才是對的,挖了反倒讓人惶惶不安。

有幾個年輕人已經後悔挖了,但開弓已是沒有回頭箭了,現在已經開始,沒有理由停下。年輕人繼續開挖,一邊挖,一邊把泥沙弄出去,半天的功夫,河道裏已經出現了一個深兩米多,直徑十來米的大坑,棺體已經露出幾乎兩米,但還是沒有見到底。

而再往下挖出來的泥已經是膠泥了,這種泥土很黏,粘在鐵鍬上很難弄下來,再接著往下挖也是比較困難了。

圍觀的一些人一直都很奇怪,透明棺材裏的小魚看得那麼清晰,怎麼其他的東西卻看不清呢?這個棺材到底有多高,到底是什麼棺材?誰都不曉得。

現場氣氛忽然凝冷凝冷的,隻有鐵鍬挖泥沙的聲音,同時伴隨著偶爾還會發出棺材與鐵鍬的摩擦聲。

棺材很透明,當時秦方圓就伸手摸上去了,但感覺不像玻璃,可能剛下過雪的緣故,棺材摸上去顯得特別涼。雖然現在是白天,陽光炙熱,氣溫也恢複了正常,但大家卻還是感到有一陣陣的寒意莫名襲來。

這種感覺很嚇人。加上透明棺材那麼詭異,更讓人感到氣氛詭異了。

秦方圓就站在棺材旁邊,那棺材板沒有玻璃那麼滑,但卻質地堅硬透明,就像天然玉一樣通透。

有的年輕人就人沉不住氣了,便召集了十來個人站在棺材的一側用力推,試圖讓棺材活動,但他們十多個人站在棺材旁,連站腳的空檔都沒了,棺材仍舊是紋絲不動。

如果您覺得《水蘊清胖子》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58/585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