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候過古長月的大太監小林子看了看古安和一眼,對這位小皇帝行了禮表示過足夠的尊重,又看了看珠簾後的君臨,君臨衝他微微點頭,小林子才一揮拂塵:“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這朝中文武頗是尷尬,有事啟奏,這最大的事可不就是君臨一舉破宮,謀朝篡位之事,他們該如何啟奏?
當然也有膽子大的:“皇上,朝中有亂黨犯上做亂,不知皇上意欲如何處置?”這人說完,抬起頭來透過古安和看向了珠簾後的君臨。
古安和尚才五歲,他哪裏懂什麼是亂黨?又不是每一個人都如康熙老爺子那般生來便是雄才大略的皇帝,古安和轉了轉他的小腦袋,也望向了君臨。古安和知道,後麵坐著的這個女人不是好人,可是宮中的嬤嬤告訴他,如果想活下去,隻有聽她的話,古安和或許不懂別的,但活下去卻是一個人從一生下來開始便有的本能。
君臨聲音清冽:“將大將軍江九懷兵敗離玦,潛回京城,聯合皇後意圖顛覆朝政,更犯下逼宮弑此等滔天罪行,自該株連九族,死不足惜,張將軍,你覺得呢?”
“想我堂堂羲和國朝堂之上,何時輪到一個女人來說話了?”那張將軍大喝一聲。
君臨眼角凝出一絲冷意,她就知道終會遇到這種人:“皇上,您叫我什麼?”
“老師。”
“如此,張將軍,我可有資格在這朝堂上說話了?”
很多人還是沒有搞清楚情況,那日宮變,大家先是看到了江九懷率兵破宮,犯上作亂,江九懷信心滿滿,卻被君臨橫插一腳,斷其念想,那上萬頭野狼現在仍是養在城效,夜間也能聽到狼嚎之聲格外滲人。
他們都知道君臨是君家之女,也知道當年的君家覆滅其實是一聲陷害,更知道君臨來此其實就是為了給君家報仇,洗清冤屈,他們以為君臨會坐上皇位,會自封為帝。
可是,君臨卻推著古安和當了皇帝,自己卻隱在了珠簾之後,成了帝師。
這讓許多人的計劃落了空,比如這位張將軍。
在君臨悲傷過度不能自理的那幾天,這位張將軍體現出了他極其強大的統籌能力,君臨把他們都關押在宮中,這給他提供了便利,他開始聯合其它的官員團結起來,堂堂羲和國,豈能輪到一個女人作主?如果她要稱帝,隻要百官盡數反對,她難道還能將朝中官員都殺了不成?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她手中無兵,女人畢竟是女人,頭發長見識短,想事情也想不周全,造反謀逆這麼大的事,她竟然連兵馬都不備齊就動手,隻靠著一萬頭畜生,這不是找死是什麼?
於是張將軍和百官們這些天緊密相謀,要如何推翻這個殘暴的女人,不管她是為了什麼目的而來,害死了先帝古長月這件事,總是鐵一樣的事實,她逼了宮也無可逃脫的罪事,隻他們一起反抗,總能把這個女人殺掉,然後,誰來做皇帝這是另一個問題了,暫時可以不去考慮。
但是,讓他們驚掉下巴的是卻是君臨並不貪戀這個皇位,她雙手托著古安和坐上龍椅。
這天下,依然是姓古的。
於是所有人信心滿滿的計劃都像是一記重拳打在了空氣裏,悶著自己受了傷。
這些愚蠢的人,以為他們的想法,他們的舉動能瞞過君臨嗎?穿過了那麼多陰謀霧霾的君臨,是他們這樣的人可以謀害的嗎?
“那麼現在,各位可還有其它的事要啟奏?”君臨的聲音穩穩傳來,帶著不驕不燥的安穩,她知道還有許多的事等著她去麵對,真正的難題現在才開始,她並不心急,慢慢來。
換代並未改朝,朝中好像是一瞬之間恢複了原來的秩序,哪城哪縣遇上了什麼災事,哪官哪戶的女兒該指婚誰誰,哪人哪位前些日子立了功該升官加爵封賞,於是所有的事情都再次按部就班。唯一的變化是,前幾天還是一個叫古長月的皇帝來做的決定,變成了龍椅之上的黃口小兒古安和,以及他身後的君臨。
君臨隔著珠簾,聽著一樁樁一件件的要事,看著一張張一副副明明不安份卻努力克製的麵孔,眼角輕揚,快快長大吧小皇帝,等你能自己麵對這一切的時候,我就會離開,君家護了一輩子的羲和江山,就依然讓他冠以古氏之名。
如果您覺得《顧星樓君臨》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58/586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