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天津會議(下)(1 / 2)

而李鬆晨的另一個報告名稱則是“關於天津地區農村情況調查,以建設農村若幹意見”。雖然是由李鬆晨主要執筆,但署名卻是李鬆晨、王勝、曾東三人。

原來三個調查小組在結束了各自的調查工作之後,都向臨時執行委員會提交了一份調查報告。看完了這三份報告,五名常任執行委員也十分滿意,其中又以李鬆晨提交的報告最為祥實全麵,因為他不僅說明了天津地區的農村情況,同時也提出了一些建設管理農村的意見,看得出來李鬆晨確實是下了一番功夫調查農村情況,當然王勝、曾東的報告中也有不少的可取之處。

因此臨時執行委員會立刻約見三人,不僅決定成立農業部,而且任命李鬆晨為農業部長,王勝、曾東為副部長,並要求他們將這三份調查報告的內容合並,重新寫一份新的報告,在臨時執行委員會的擴大會議上討論。於是三人又聚在一起,由李鬆晨牽頭執筆,連夜完成了一份新的報告。

報告首先列舉了許多數字說明現在天津地區的農村情況、大地主、小地主、自耕農、佃農的經濟情況等等,總體來看,天津地區的土地關係並不算太緊張,每個村幾乎都有相當一部小地主、自耕農,稅收基本在農民能夠承受的範圍以內,盡管佃農的負擔相對較重,但由於天津地區的商業較為發達,而且租界的成立從客觀上也促進了天津的城市化進程,不僅並為天津地區提供了豐富的物資,也為農民提供了相對較多的就業機會,可以彌補生活。因此天津地區的土地矛盾、農民與地主之間的矛盾相對較為緩和,並沒有發展到全麵激化的地步。

不過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不僅造成了天津地區農民與外國人之間的矛盾激化,還打破了天津地區的平衡局麵和正常秩序,造成了農業人口大量流失、大量的農田土地荒廢,農村的體係也被徹底打亂。這就給了穿越集團在天津地區重新分配土地、建立新秩序的機會。而且穿越軍隊連續擊敗八國聯軍、收複天津城、天津租界的勝利,加上軍紀嚴明,也讓天津地區的農民留下了良好的印像,這些都是穿越集團的優勢所有。

因此李鬆晨建議,馬上成立五到八個工作組,每個工作組的人數在十人左右,由一個班的戰士保護,分散到天津周邊的農村去工作,而工作的內容包括四個方麵:

一、利用現有的俘虜,幫助現在的農民進行秋收,由其是對無主田地的秋收,獲得的糧食可以分給農民一部份,自己保留一部份,這樣不僅可以爭取到農民對穿越集團的支持和歸屬感,同時也能增加穿越集團自身的糧食儲備。

二、將殘存的村莊進行重新合並建設,為農民建造新的住房,組成新的村莊,新建的住房可以先給農民居住,分年按遏償還,這樣可以打破農村的宗族體係,而建立農村基層行政管理體係,首先可以由工作組付責農村的行政管理,然後逐步過渡列由各村自行建立自己的管理體係。

三、重新分配土地,將無主土地全部收為穿越集團所有,然後按照統一的條件,將土地租給農民耕種,並盡可能在穿越集團中尋找有耕種經驗的人,研究改善耕種技術,而長遠打算是製造新的、自動化農俱,並生產化肥,以提高農作物的畝產量。同時製定農民能夠接受的稅收製度,確保減輕農民的負擔,並且保證穿越集團有穩定的財政收入來源。

四、逐步建立農村的保障體係,保證穿越集團在農村的統治基礎,以後如果放棄天津城、甚致是放棄租界地區,穿越集團依然可以依托農村,在天津地區存在下去。

這個“關於天津地區農村情況調查,以建設農村若幹意見”的報告在會議上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當然,對重組農村、重新分配土地、建立基層管理體係,眾人到是並無異議,因為從舊時空裏得來的經驗來看,這些事情都是不可缺少的,爭議主要集中在兩點上,一是將無主土地全部收為穿越集團所有,然後租給農民耕種,因為現在天津地區的農民大量流失,存在著大量的無主土地,如果把這些土地都收為穿越集團所有,哪麼將來有的農民回來,向穿越集團索要土地怎麼處理;另外對現有農民的自有土地怎樣處理,是否將這些土地強行收為穿越集團所有,如果不進行強收,則意味著公有土地、私有土地並存,是否會影響。

二是在李鬆晨的報告最後提到,將來有可能退出天津城、甚致是租界,引起了許多人的不滿,因為在不少人看來,占領了的地方,是絕對不能退出來的,甚致還有人在會議上大聲疾呼,凡是插上過穿越集團旗幟的地方,就不能讓旗幟落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