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南下上海(六)(1 / 2)

這頓晚飯注定是讓趙維忠終身難忘,但對李鴻章等人卻是十分平常,不過就是讓一個算是有功的下人和自己同桌吃了一頓飯而己。

晚飯之後,李鴻章命人給趙維忠安排客房休息,而將周馥、盛宣懷、李經方、張佩綸領到自己的書房裏商議下一步的打算。

趙維忠的這一番講述,確實讓眾人覺得受益頗多,但也同樣是打亂了李鴻章的計劃,因為原來李鴻章以為趙維忠會帶來海外華人的書信或是傳話,而眾人預想的應對方法都是針對書信的內容,但現在什麼書信都沒有,因此下一步怎麼辦,隻能重新計劃。

眾人都落座之後,李鴻章才道:“你們怎厶看這夥海外華人?”

盛宣懷首先道:“中堂,宣懷以為,這夥海外華人也未免太有些狂妄自大了吧,以為隻打了幾個勝仗,就不把洋人放在眼裏了,還想讓洋人主動求和,殊不知各國的實力是何等強大,八國之力,更是非同小可,我們可絕不能讓他們如此胡為下去,中堂還是盡快和洋人開始議和才對。”

周馥道:“話雖如此,但現在天津已被這夥海外華人占領,定不會放行,中堂大人又怎樣北上進京,去與洋人議和呢?”

這時張佩綸道:“我看這夥海外華人的行事作風,謀後而定,頗為老練,不似不通世事之輩,因此他們如此做法,也未必就是狂妄自大,不知所以,或許是另有用意,比如在此之前,誰又能想得到他們可以擊敗八國聯軍、攻取天津,就連徳國艦隊也慘敗在他們手裏。”

盛宣懷有些不屑道:“幼樵,你也太高看這夥海外華人了,我剛才都說了,這些勝仗不過都是小勝而己,不足為持,而八國均未盡全力,趟若各國真的再出動大軍,這夥海外華人又如何抵擋。若時不敵八國聯軍,他們自然可以乘船一走了之,而留下這個爛攤子,最終還是要中堂大人來收拾啊。”

周馥皺了皺眉,道:“杏蓀,你現在說這些話又有什麼用,如果這夥海外華人就是這樣堅持不願和列國講和,非要列國主動提出求和,我們又能有什麼辦法,就算我們想和洋人談判,又和誰去談呢?”

盛宣懷道:“不如我們就在上海和列國談判,現在各國在上海均有領事館,我可以去和他們聯係,馬上讓各國組成談判團,開始議和談判,不理海外華人也就是了。”

周馥有些不悅的瞪了盛宣懷一眼,道 :“杏蓀,你這不是兒戲嗎?在上海談判,則不說各國會不會答應,也不論海外華人又會再鬧出什麼事情,就是朝廷那邊也是通不過的。昨天朝廷不是發來電報,不僅催中堂大人立刻北上和列國談判,而且還要招撫海外華人,你想不理他們,那麼怎樣向朝廷交待。萬一朝廷首先派人去聯絡海外華人又怎麼辦?”

其實盛宣懷也知道,自己的想法是行不通的,他的實際目地是給海外華人製造一些壓力,意思是你們再不放下身段,那麼我們就在上海和洋人談判了,好逼迫讓海外華人改變態度,回到談判桌上來,但周馥提到了朝廷的電報,讓盛宣懷也重重的歎了一口氣,道:“這批無知之輩,就知道給我們添亂,如果不是他們,這局勢又何至於到這一步啊,到頭來隻怕又是為難中堂大人。”

李鴻章也苦笑了一聲,道:“這幾十年還都是如此嗎?”

原來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是在8月15日逃出北京,18日到達北京西北100公裏的懷來縣,19日,慈禧太後在懷來縣出了逃亡以後的第一道上諭,發給了軍機大臣榮祿、大學士徐桐、戶部尚書崇綺,明令他們留在北京向洋人求和,但這時榮祿已經跑到了保定,而徐桐、崇綺在北京城破之日,相繼上吊身亡。於是慈禧太後又發出第二道上諭,給身在上海的李鴻章,要求他火速北上,與慶親王奕劻一起主持議和。

8月20日,慈禧太後又以光緒皇帝的名義,向世人發布《罪己詔》。一麵推脫自已的責任,一麵表示願與各國議和的意向。

但這時八國聯軍的勢頭正盛,才不想馬上與清廷議和,而慈禧太後覺得懷來縣離北京太近,不安全,於是在8月23日,慈禧太後離開懷來縣,繼續西行準備前往山西。第二天,她再次給李鴻章發去電報,告訴他議和事誼可以“便宜行事”, 而朝廷“不為遙製”。

9月7日,慈禧太後在西行途中,發出了嚴加剿滅義和團的上諭,慈禧第一次明確宣布開始鎮壓義和團,並且又一次發電李鴻章,催他北京,但李鴻章要求懲處支持義和團主戰的王公大臣沒有答複,因此李鴻章仍然留在上海,不為所動。9月10日,慈禧太後一行到達太原,而這時軍機大臣榮祿也趕來和慈禧太後、光緒皇帝一行彙合,於是流亡的朝廷暫時在太原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