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各方反應(五)(1 / 2)

餘聯沅、盛宣懷向李鴻章告辭離開之後,張佩綸和李經方立刻圍了上來,張佩綸道:“嶽父,海外華人己經回電,邀請佩綸再往天津,不知嶽父以為應如何回應。”

原來在青島戰役結束以後,李鴻章就大體判斷出穿越者的意圖,於是立刻讓張佩綸以個人名議,給天津發電,試探海外華人的態度。

早在山東戰役之前,張佩綸就曾向天津發電,請求再到天津去訪問,當時就想周旋穿越者與各國之間的和談,但被穿越者以時機不適而婉言謝絕。現在李鴻章回想起來,當時海外華人恐怕是有意弄成和談破裂,這樣才好名正言順的出兵進攻威海衛、青島,這麼看來他們到是深謀遠慮啊。

現在海外華人的目標己經達到了,李鴻章估計海外華人應該是準備和各國進行談判,以確保自己在戰場取得的勝利果實。而做為目前唯一與海外華人有直接聯係的集團,李鴻章當然不能錯過這個在海外華人與各國之間充當聯係人的機會,這樣可以加強自己在雙方那裏的發言權,另外李鴻章也希望在海外華人與各國談判之中,把清廷也塞進去,搞成一個三方會談,並且借海外華人的勝勢,為大清在談判桌上多爭取一點利益。

現在中國的情況,成了海外華人和各國之間的競爭,而這片土地上真正的主人清廷卻己被邊緣化,無論是海外華人還是列國,根本都沒有把清廷當一會事,而李鴻章費盡心機,也要盡力維護清廷的利益。

張佩綸向天津發電以後,隻等了一天向時間,就收到了海外華人的回複,海外華人果然再次向張佩綸發出邀請,請張佩綸再次訪問天津。

收到了海外華人的回複,李鴻章也大為安心,這也證明自己的判斷基本沒有錯,估計海外華人這次會希望自己從中穿針引線,從而促成海外華人與各國進行談判。

不過張佩綸能不能成行,還要看各國的態度,主要看各國是否有與海外華人談判的意圖,畢竟這次海外華人可是硬生生從英、德兩國手裏搶去了威海衛、青島。而英國、德國可都是這世上數一數二的強國,他們是否能夠咽下這口氣,或者有什麼談判的條件,都還不知道。如果弄不清楚這些事情,就算張佩綸去了天津也沒有用。

於是李鴻章道:“明天我去拜訪一下各國領事,探一探他們的口氣,再做決定。”

第二天,李鴻章連續拜訪了英、法、美、德四國的領事館,而盡管四國的領事態度不一,但對李鴻章表達的意思大體相同,就是國內正在商討如何應對海外華人,現在還沒有結論,因此現在並不能給李鴻章什麼承諾,同時建議李鴻章,暫時不要讓張佩綸去天津,等各國有了結論再說。

得到了這個交底以後,李鴻章也隻能讓張佩綸再向天津發電,婉言謝絕了穿越者的邀請。

李鴻章當然不知道,原來這次各國可是打算玩真的了,開始認真的考慮,組織第二次聯軍,擴大中國戰爭的規模,以維護各國在中國的利益。不過向中國增兵,關係重大,可不是一拍腦袋就能決定的事情,因此各國也約定,在達成一致決定以前,任何國家都不能單獨與海外華人聯絡。

而這一次組織第二次聯軍,擴大中國戰爭規模的提議,是由英國首先發起的。盡管在上一支八國聯軍中,英國出動的軍隊並不多,但大英帝國畢竟是百年霸主,現在世界的第一強國,其影響力非同一般,因此仍然在八國聯軍占著主導地位。

雖然在此以前,俄、德兩國也都叫嚷過要向中國增兵,擴大戰爭規模,但並沒有得到多少其他國家的響應,德國好歹還有奧匈帝國這個小弟,表示了一下存在感般支持,而俄國幹脆就沒有人理。因此如果沒有英國出麵,是不可能組織起第二支八國聯軍的。

盡管各國還是可以自行其事,不過這樣一來風險是難以掌控了,德國艦隊實際就是徳國自行其事的產物,結果被穿越者打得全軍覆滅,而俄國雖然出兵侵占中國東北地區,但此舉卻遭到英法日美等國的強烈反對,造成外交上的孤立。所以單幹的風險極大,往往得不償失。

其實現在英國國內是並不想擴大中國的戰爭規模,因為現在南非進行的布爾戰爭還沒有結束,英國為了這場戰場投入了近40餘萬軍隊及後勤人員,而且己有近2萬人陣亡,7萬餘人受傷,並讓英國為這場戰爭,己經花費了兩億多英鎊,讓英國的財政出現了極大的困難。

而且英國在南非的敵人“布爾人” 原來是荷蘭人的後裔,因為同為歐洲族裔,因此布爾人在歐洲嬴得了廣泛的同情,也造成英國在國際聲譽上極大的被動,歐洲諸強幾乎一致譴責英國在南非的政策,認為英國為了貪求南非黃金而欺淩同為歐洲族裔建立的國家。法、俄、德、美等國紛紛出擊,趁英國陷於戰事無暇顧及其他之機,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