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進城(三)(1 / 2)

班曉威點了點頭,把貼孑向前一遞,道:“我們要見知縣,這是我們的貼子,請幫我們通稟一聲。”

雖然衙役在心裏誹議了幾句,這夥人可真不懂規據,遞貼子連個門包都不給,要是換成別人,別說是接貼孑,早就把人給趕走了,但這些隻能在衙役的心裏想一想,可不敢得罪這夥人,因此隻好接過了貼子,道:“幾位稍等,我馬上就去。”說著拿著貼子,跑進了縣衙大門。

時間不長,隻見那衙役從衙門裏跑出來,幾步來到眾人的麵前,道:“幾位老爺,我們堂尊大人花廳有請。”說著,身體一側,微微欠身,做出一個“請進” 的姿態。

王勝點了點頭,對那衙役道:“勞你領球。”

衙役帶著眾人,走進大門,繞過影壁牆,又穿過了大堂、二堂,來到縣衙的花廳。一般來說,大堂、二堂是知縣審案、辦公的地方,而花廳則是半公半私,知縣即可以在這裏招待上司,也能接待自己的私客。因此花廳的擺設和大堂、二堂不一樣,完全是待客廳的格局,隻見在正中的放著兩張太師椅,左邊的太師椅上端坐著一名全身官服,頭戴花翎官帽的官員,看年齡應是四十到五十歲之間,而在左右兩側,各放著四張太師椅,左側也坐著兩名官員,年齡也都差不多。還有一個未穿官服,看來像一個文士的人。

雖然這四個人一個都不認識,但王勝也猜得出一二,正中端坐的肯定就是膠州縣的知縣,因此上前兩步,躬身一揖,道:“在下海外華人王勝,見過知縣大人。”其他的人也都跟著他一起,給縣太爺鞠躬。

正中端座的正是現任膠州縣的知縣周文淮,而左側的兩名官員是膠州縣的縣丞李興方,典吏劉淵,文士是周文淮的師爺孔葉,可以說膠州縣的一二三把手全都到齊了。

周文淮三人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嗬嗬笑道:“幾位不必多禮,請座請座。”

王勝也沒有客氣,在右則的第一張椅子上坐下,接著是班曉威、馬賽、裏德爾依次坐下,傳教士沒有位置,就站在裏徳爾的身邊。而帶來的四名戰士則分別站在四人的背後。

而周文淮等幾人互相看了一眼,心裏都有一些凜然,因為座次可不是亂排的,都是十分講究的,雖然這夥人裏有兩個洋人,但一個洋人坐在未席,而另一個洋人連座位都沒有,而前三位的雖然穿的是洋服,但從麵貌上來看,確實都是中華人裔,這也說明在這夥海外華人裏,洋人的地位並不高,應該還是以華夏後裔的人為主導。

眾人都坐定以後,仆人又送上茶來,周文淮才道:“本縣久聞貴眾仍是我中華的後裔,隻是一直流落海外,但卻一直心糸華夏,如今重歸我中華,一戰而收天津,再戰而收青島,大敗八國聯軍,揚我中華之威,在下實在是深為佩服啊。”

聽了縣太爺的話,王勝也把心放了一大半,既然對方知道自己以前取得的戰果,那就好辦了,最怕的就是什麼都不知道的愣頭青,因此道:“大人過獎了,我們既然是中華後裔,自當回歸中華,何況落葉歸根、重歸中土仍是先祖遺願,而眼前我中華大地受外國欺淩,又豈能坐視不理,抵禦外患,保家衛國,仍是我輩應盡之責,實在不當大人如是讚譽。”

周文淮嗬嗬笑道:“貴眾心懷忠議,高風亮節,必將名垂千古,不知幾位今日到這膠州縣來,有何貴幹呢?”

王勝道:“回稟大人,是有這樣一件事情。”於是將王家寨的事情講說了一遍。他當然不會實話實說,也添了不少私貨,不僅把王家的罪行進行擴大,如何危險鄉裏,欺壓良善,而且還編造說是王家主動與人民軍為敵,人民軍先是百般忍耐,隻到迫不得以才攻破了王家寨,處決了王家等等。一邊說著,王勝也一邊留意觀查周文淮的神色。不過周文淮微合雙眼,手拈胡須,神色卻沒有一點變化,這套喜怒不形於色的功夫到是頗有火候,因此也判斷不出他心裏是怎樣想的。

等王勝說完以後,周文淮先是稍一沉呤,才睜開眼道:“原來如此,想不到在本縣的治下,竟然有如此行凶為惡之輩,唉,也是本縣一時失查,才使王家為害鄉裏,實在是本縣之過也,而幾位能夠仗義直行,懲惡揚善,為本縣除一大害,實在是應多謝幾位。”

雖然在來之前也估計過,膠州縣裏和穿越者對抗的可能性並不大,但剛才周文淮的這一番話,卻是完全站在穿越者的立場,而且一下子就把王家定調了,這也讓王勝頗為意外,看來這家夥還是很上路的,於是又道:“大人為一縣之父母官,日理萬事,偶有失察,也是情有可原。而且這些許小事,本來也不當打擾大人,隻是在下聽聞王家尚有二子,在膠州縣裏造謠生事,誣陷我等,意圖說動官府,出兵進剿王家寨,與我們人民軍交鋒火拚,不知可有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