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陰島(一)(1 / 2)

就在穿越者在王家寨裏大搞試點的時候,秦錚、王雲鵬兩人帶著一個排的部隊,乘船來到陰島,考查這裏的鹽業情況。隨行的還有昆明艦的雷達長程士爍。他在舊時空裏,做為雷達技術人員在北海艦隊裏服役了八個月,到過陰島。

原來南海艦隊是舊時空中國海軍最早裝配052D型導彈驅逐艦,而北海艦隊則是三大艦隊中最後裝配這一型軍艦,因此為了幫助北海艦隊052D型導彈驅逐艦早日形成戰鬥力,曾從南海艦隊調了一批技術人員到北海艦隊進行技術支援,程士爍就是其中之一。

北海艦隊的駐地就是青島,程士爍對青島一帶地區比較熟悉,而且兩次到過紅島的韓家民俗村遊玩,並且多次乘軍艦經過紅島周邊海域,因此這次昆明艦返回天津駐注,但卻把程士爍留下來做為青島指揮部的參謀人員。

紅島,也就本時空裏的陰島。在舊時空的20世紀60年代,全國山河一片紅的時期,當地人為了表示革命精神將陰島改為紅島,並且一直沿用至穿越發生時為止。

在舊時空裏,紅島己與大陸連成一片,成了膠州灣裏的一個半島,不過在這個時空裏,陰島還是一個海中的獨立島嶼,與陸地相連,還要再等十幾年的時間。

一行人在清早從青島灣棧橋碼頭乘出一艘318艇出發,駛入膠州灣,經過了一個多小時的航行,到達陰島的郎君港附近。

郎君港位於陰島東北,是陰島最大的港頭。這裏的“郎君”可不是女子對丈夫的稱呼,而是指炎黃時代東夷部落首領郎君氏,據曆史考證:世界漁業最早源自於中國,而中國的漁業發源就是東夷部落,據說就是首領郎君氏教族人結網造船、出海捕魚,因此郎君氏被後人尊為“漁祖”。

陰島是一個典型的海洋文明社會,一直都是以漁、鹽業為經濟支柱,因此漁祖郎君氏,鹽宗夙沙氏,均在陰島上各有廟宇,可見自古漁鹽不分離。

秦錚、王雲鵬、程士爍三人站在船上,看著遠方海岸線上一片起伏平緩的陸地輪廓線,不過島上蔥蔥綠綠,樹木連蔭之中點綴著村落房屋,映著碧海藍天,確實是景色宜人。而郎君港中帆檣林立、舳舮相接,空中海鷗飛過,不時發出陣陣清脆的鳴叫聲。而在遠一些,可以看到岸上的村落、商鋪和高聳的塔樓,以及來往如潮的人群

而秦錚注意觀察,漁船有大有小,最大的是兩桅大船,船舷高三四米,估計超過百噸,也有連帆蓬都沒有,隻靠槳櫓動力的小漁船,不過全部都是木船。雖然現在是休漁季節,但船裏的人依然忙忙碌碌,補網、修船、理帆、換桅等等工作。

程士爍拿著手機,一麵拍照一麵道:“這風景可比我來的時候好多了,這可是原生態的古建風景啊,不像我遊覽過的韓家民俗村,都是現代建設的仿古建築。”

秦錚點了點頭,道:“這裏就是韓家村了。”

程士爍道:“是啊,韓家村是陰島的老居民,算是一個大族,在舊時空裏,紅島東北部的居民就是以韓姓居多。居說陰島韓家村的祖先是春秋時期韓起的後代,到現在大約己傳到16、7代了,而且大多都是以製鹽為生,在舊時空裏的韓家民俗村,就是韓家村的居民出資修建,大約就是在這一片地區,主要就是以漁、鹽文化為賣點。”

王雲鵬道:“那就太好了,這一趟我們就是要考察陰島的製鹽業。”

眾人在船頭議論,而這時318艇也駛入港口,並且在距離岸邊約100餘米的地方停泊,自然也成為其他的木船注視的焦點。不過看到艇首的雙聯14.5毫米機槍,也都十分老實的將目光收了回去。

秦錚等人登上汽艇,駛向岸邊,隨行的一個排士兵也都輪流乘坐汽艇登岸,這時有十幾個人過來,神色較為緊張,手裏都拿著刀槍,其中還有三四個人拿著步槍對著他們,不過看這步槍的樣子,應是單發步槍。不過隨行的人民軍也不敢大意,有十幾名戰士也舉起了手裏的步槍,排長李振大聲道:“站住,不許再前進了。”

這時秦錚道:“把槍都放下吧,我們又不要來打仗的。”然後對那夥人道:“鄉親們,不要誤會,我們是人民軍,上陰島來看看,用不著這麼拿刀動槍的。”

那夥人聽了,也是一陣搔動,因為清廷與德國簽定“中德膠澳租界條約”,陰島就劃入了德國租界區內,而就在前不久,有人從青島回來,告知全島居民,青島的德軍已被一支自稱為人民軍的軍隊擊敗,而這支人民軍則是一夥海外華人組建,據說這夥海外華人不僅是擊敗了徳軍,而且在此以前,他們還擊敗了威衛海的英軍,以及攻占了天津的八國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