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山海關之戰(六)(1 / 2)

“烏拉--烏拉--”

在密集的槍聲中,仍然可以聽得十分清楚,而這時在陣地上,俄軍更是如潮水一樣,向人民軍駐守的兩個小山頭發動衝鋒。

盡管邱亞輝是軍人,但這樣人海戰術的戰爭場景,邱亞輝以前隻有影視作品中才有見到,而這一次終於看到實況了。不過這樣的進攻方式,在人民軍的陣地麵前,基本和送死沒有什麼兩樣。雖然這個時代的拉銓式步槍的射速不能和穿越者的自動武器相比,但也算是十分可觀了,何況人民軍還有兩個火力加強連,共計有12挺馬克沁機槍和6門47毫米哈乞開斯速射炮。

這些速射武器被邱亞輝平均的布置在陣地上,形成一個個火力點,毎一個火力點有兩挺馬克沁機槍或是一門哈乞開斯47毫米速射炮,而在周圍布置一個班的士兵掩護,甚致在後方還會用砂袋、木樁築成一個小土台,形成立體式的火力,機槍火力點和速射炮火力點進行間錯布置,由兩個機槍火力點形成交叉火力,並配合速射炮火力點,交織出一道密集的火網。

長長的火舌伴隨著一枚枚高速的彈頭,從機槍口中不斷噴湧而出,一個個俄軍的士兵還未奔跑多遠或者準備抬槍瞄準的時候,便讓一顆顆子彈成了身體的一部分,雖然馬克沁機槍的子彈隻是7.62毫米,但即使是沒有射中身體的致命部份,巨大的動能還是遠遠超過了人體的承受能力,那怕是戰鬥民族,也不可能承受這樣的痛苦,基本失去戰鬥能力,有的人甚致會痛暈過去。

而47毫米哈乞開斯速射炮的射速雖然遠不能和機槍相比,但也畢竟是炮,是爆炸性的武器,麵殺傷力自然要比點殺傷力大得多,因此那怕是速射炮,其威力也不能和槍同日可語,而且以穿越者的目光,俄軍的進攻是釆用最典型的密集陣形,可以讓炮彈爆炸的殺傷力發揮到極致,炮彈爆炸之後產生的密集彈片,要遠比起單發的子彈更能殺傷這如蝗蟲一般蜂湧進攻的敵人。

盡管在人民軍的猛烈火力打擊下,進攻的俄軍士兵倒下一片又一片,而痛苦的慘叫、哀號聲音,在槍炮的轟鳴聲中依然壓製不住,還有無數中彈未死的俄軍,卻還不能一直躺在地上,因為如果倒在地上,往往會被後麵衝上來的戰友活活踩死。但俄軍仍然毫無畏俱,在“烏拉--烏拉--”的呐喊聲中,堅定的向人民軍的陣地發動猛攻,並且在進攻的時候,還不斷的開槍射擊,有的俄兵在陣地上找到一塊可以掩護的地方,就立刻隱蔽起來,架好步槍,和人民軍展開對射。

雖然俄軍的反擊力度遠不及人民軍,但畢竟也能夠對人民軍的陣地形成一定的威脅,為自已進攻的同伴提供一些火力支援,因此俄軍在付出了最大的傷亡代價,仍然在逐步的向前推進。

不過俄軍的進攻推進到距離人民軍陣地約150米左右時,卻遇到了另一個麻煩。人民軍布置的矩馬、鐵網基本就在50-150米的範圍內,雖然被俄軍的炮火摧毀了一些,但仍然還有不少留存了下來,阻擋住了俄軍的進攻,而且就算是有的拒馬被炸倒,也仍然會給俄軍的進攻造成不少的麻煩。而在這樣近的距離上,隻要稍有遲疑,那怕隻是緩了一緩,結果很可能就是死亡。

但在人民軍的陣地上,氣氛也並不輕鬆,畢竟俄軍已經接近到陣地150米以內,幾乎可以說是近在咫尺,而且俄軍的還擊,也給人民軍造成了一些傷亡,讓人民軍知道躲在戰壕裏射擊,也並不是絕對的安全。有些士兵完全就是自己不小心,或是激戰得性起,脫離了戰壕掩體的保護,結果正好撞到了俄兵的槍口上。有時剛剛還再說話的同伴,突然就沒有了聲音,或者是就在自己眼前,袋腦一歪,就趴倒在地上就再也沒有起來。

當然這也和人民軍的戰士還是缺乏經驗有關,盡管二團己經算是目前人民軍的王牌之一,但畢竟組建還不到半年的時候,幾乎所有的戰士在半年前還是隻握過鋤頭、鐵鍬的農民,不僅缺少足夠的軍事訓練,也沒有進行糸統性的學習,隻能一邊作戰一邊訓練學習,在戰鬥發現問題,再進行針對性的訓練,盡管在戰鬥中去學會戰鬥,是最快的速成法,但也不可能在半年的時間裏就成為一支優秀的軍隊。

而在這個時候,12挺馬克沁機槍的密集火力成為人民軍封堵俄軍的最可靠武器,這時人民軍己顧不上什麼交叉火力,每個機槍火力點和2挺馬克沁機機都是左右掃射,那個方向有俄軍突破,就朝那個方向射擊,在機槍的側邊不斷橫飛出黃澄澄的彈殼,就向下雨一樣,落滿了機槍的地麵,有的機槍的槍管己甴於射擊的時間過長,而被打得通紅通紅,一碰就燙得人皮焦肉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