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對地方治理的經驗不多,但對唐紹儀、蔡紹基的那些什麼“三權分立”、“ 司法獨立”、“ 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的理論也不大感興趣,平時談到這些話題時也是興致索然,不過這時心裏隱隱覺得兩人說海外華人是“其興也忽焉,而其亡也勃焉”,未免有些太武斷了。
海外華人發布的【土地改革製度大綱】和太平天國的【天朝田畝製度】,袁世凱都看過,裏麵的內容確實有一些相似之處,比如都主張將田土收為國有,然後再進行分配,達到“耕者有其田” 的目地,但其中也有很大的不同,雖然袁世凱也說不出到底是怎麼個不同法,但本能的感覺到太平天國的【天朝田畝製度】基本就是一紙空文,根本不可能做到,當然在【天朝田畝製度】裏,說得十分含糊,許多製度根本就沒有可行性。
如主張【天朝田畝製度】中主張“土地按每年產量的多少,分為上、中、下三級九等,然後好田壞田互相搭配,好壞各一半,按人口平均分配。”, 但土地的好壞,到底是一個什麼標準,由誰來劃定。而且“田產按人口平均分配”, 這個人口到底是指什麼人口,是全國人口,一省人口,還是一個州縣的人口。雖然袁世凱對地方治理的經驗不多,但也知道中國地大物博,但每一地的情況都不一樣,一般來說,南方土地的產量要比北方高,北方的好田到了南方也許隻能算中田,而且在人口大體相同的情況下,有的省份可耕種的土地多,而有的省份少,如兩湖省,四川就是耕地大省,而福建、江西的可耕土地就要少得多,因此這種絕對平均的土地分配方式是根本不可能實現。
【天朝田畝製度】主張的分配方式是“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歸上主”, 也就是每戶留足口糧,其餘歸聖庫,而各家遇有婚喪嫁娶和生育等事,按規定費用到“聖庫”領取,達到“天下大家處處平勻,人人飽暖矣”, 這話說起來似乎沒有問題,但袁世凱清楚,這也是做不到的,雖然袁世凱不懂“絕對平均主義”、“ 空想社會主義” 這些概念,但也知道人心均貪私利,在解決了獲得溫飽之後,進而就是希望多分多得,多置私產,何況這一個“足”,一個“餘”,其中伸縮性是很大的,也是漏洞百出的。真正實施起來,肯定會有多產少報、瞞產、匿留、私分等情況發生。這絕不是靠嚴查厲稽能夠解決的。
而事實上太平天國成立之後,隻在局部地區真正實施過【天朝田畝製度】,而在大部份地區仍然是實行比較切合實際的“照舊交糧納稅”的辦法。
但海外華人發布的【土地改革製度大綱】在這些細節方麵就要明顯合理得多,首先是明確分地是以村莊為單位,而在分配製度上,隻要交足了規的糧稅,其餘就歸農民私有,僅從這兩點看,【土地改革製度大綱】確實要高明得多,當然袁世凱也不是沒有找出【土地改革製度大綱】的問題,袁世凱認為最大的問題就是禁止土地賣買。但總體來看,【土地改革製度大綱】要明顯比【天朝田畝製度】可行性就要大得多。
又經過了一天的行程,袁世凱一行隊伍才到到達青島,由秦錚出麵袁世凱一行到來。這也讓袁世凱頗為受寵若驚,因為他知道秦錚可是海外華人的二號人物,由他來迎接自己,也算是很給自己麵子了,聽說李中堂來也是這位秦政委出麵迎接。
青島沒有城牆,但袁世凱仍然下令,命軍隊駐紮在青島外圍,自己隻帶少量軍隊進入青島城區。而穿越者則專門撥出了一所住宅,供袁世凱及隨眾人員居住,衛兵也全部都是袁世凱帶來的士兵,隻留下五名負責聯絡通訊的工作人員。
這時李鴻章還沒有到青島,因此就在當天晚上,袁世凱就和秦錚展開了會談。
秦錚和袁世凱對麵而坐,商其鬆在側座相陪,袁世凱首先道:“秦政委,前者是兄弟的部下孫仲奎、萬坤等人私自領軍行動,與貴眾為敵衝突,雖然不是兄弟的本意,但也有失查之過,這一次也是特來向貴眾賠罪,現在兄弟己將孫仲奎、萬坤等人正法,而貴眾的所有損失,均由我來負責賠償。”
秦錚搖了搖頭,道:“袁巡撫,請你放心,這件事情我們並不打算再追究下去了,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吧,以後也不用再提,大家像前看好了。”
袁世凱聽了,也不禁有些意外,他原來還以為要廢一番口舌,而海外華人也會趁機刁難,甚致是漫天要價,那知他們會這麼好說話,一句話就都帶過去了。不過袁世凱也不是天真少年,當然不會相信海外華人真的是好相與的,後麵肯定還有話,因此袁世凱趕忙拱了拱手,道:“貴眾寬宏大量,兄弟我實在是佩服之至,不過賠償還是不可免,這次兄弟帶來了10萬兩白銀,不知夠不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