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一邊在農場裏走走看看,一邊又聽高世則的介紹,足足在農場裏轉了兩個多小時,而且對農場的經營狀況也十分滿意,因為當初穿越集團開辦農場的目地主要是探索在這個時代進行集約式耕種的經驗,以及提供農業科研的基地,積累農業經驗,並培育優良的作物種子,另外就是樹立一個農業耕種的典範。
盡管穿越集團的主要目標是實現中國的工業化,但畢竟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耕種更是關係到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因此也決不能夠忽視農業。而由於農場的經營時間並不長,前兩個目地在短時間內還看不出成效,但樹立農業耕種典範的目地,卻己經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參觀完了農場之後,高世則將眾人領到農場的辦公室裏,準備向眾人介紹自己所做的關於農場未來發展的規劃。其實這個規劃高世則隻完成了一個初稿,有許多內容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和修改,高世則本來是打算在秋收以後,把規劃的所有細節考慮周全,再向執委會進行正式的報告,不過現在既然夏博海等人來農場視查,也可以先向他們彙報一下,聽一聽他們的建議。
由於增加了服役的犯人和家屬,使現在農場的員土已經趨於過剩了,而且考慮到以後很有可能還會增加更多的服役犯人和家屬,因此農場的規模擴大,就是勢在必行的了。而高世則認為,如果農場隻進行小規模的擴大,必然會導至未來每年都有可能擴大,到不如一次就將農場擴大到4000-5000畝,是目前農場規模的5倍以上,為將來農場的擴大生產、發展提供了比較廣闊的空間,因為當初建設農場的時候,就己經考慮到了擴建的問題,因此擴大的地區高世則都己經選好了,就在農場的西北方向,正好都是一片荒野地區,
而農場擴建之後,糧食作物的種植麵積將達到2500-3000畝,同時還將擴大蔬菜、瓜豆、水果和畜牧養殖的規模和品種,並在此基礎上,發展副食產業,確保以後穿越集團70-80%的主食和副食都是由農場供應,並且還將以農場為依托,展開農業科研項目,培育優良種子,提高農業生產技術,並且對周邊地區的村莊進行技術指導,對農民進行培訓等等項目。
除此之後,高世則還打算擴大積肥的生產,做為農場的重要一個部份,形成產業規模,到時候生產的肥料不僅能夠供農場使用,而且還能向其他的農民出售,同時也是為在其他地方興修積肥廠,進行探索和積累經驗。
當然這個擴建計劃非常龐大,在一年之內是很難完成,除非是穿越集團能夠為農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不過高世則也估計不大可能,因為穿越集團的主要精力還是發展工業,因此高世則計劃,農場的擴建可以分期完成,預計在三年內將完成全部的農場擴建工作。
聽完了高世則的擴建計劃之後,夏博海道:“高場長,以現在的技術條件下,我們農場的糧食產量,最高可以提升到多少?”
高世則想了一想,才道:“如果是現有的農場規模,三年以後,我有把握把糧食產量提高到這個時代平均水平的1.5倍左右,但規模擴大到我提出的規劃以後,估計就隻能夠提升到1.3倍左右,因為這是精細耕種和大麵耕種區別,也就是試驗田的產量永遠要比大麵積種植高的原因。”
夏博海點了點頭,道:“如果把我們的農業技術推廠下去,能夠讓我們管轄區域內糧食生產的整體水平提升多少?”
高世則道:“大約能夠提升一成左右。”
秦錚聽了也不禁有些意外,道:“我們的農場可以提升三成,怎麼推廣以後就隻剩下一成了呢?”
高世則道:“政委,在中國古代,如果田產量能夠提升一成,就已經可以算是豐收年了,我們小時候都學過一篇課文,叫【多收了三五鬥】,講的就在一個豐收之年發生的故事,而那個豐收之年,也不過就是比平常多收了三五鬥糧食而,而且這還隻是指穀物,脫殼之後能夠有二鬥就很不錯了。”
秦錚仍然不解,道:“那麼我們農場為什麼可以把產量提高到三成呢?”
高世則道:“司令員、政委,其實種田說穿了也沒什麼複雜的,就是三樣,水、肥、防蟲。隻要是把這三樣解決的好,這田就不會差到那裏去,而在這個時代,水的問題可以通過修建水利工程來解決,防蟲一則是民間己積累了一些土方經驗,二是靠人力,一般的蟲災也不是大問題,因此農業收成好不好,實際全靠施多少肥,農村的俗話叫‘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 施得肥多了,自然也就收得多了。我們在農場裏修建了積肥廠,就是為了解決施肥的問題,農場的產量提高,也就是靠的這個積肥廠,單靠個體的農民,是不可能大規模的積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