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朝見風波(四)(1 / 2)

慶親王、李經方來到行宮的門口,到是不忙著進去,而是要守衛皇宮的待衛幫忙,先到行宮裏去叫一個有身份的太監出來,最好是叫李蓮英,如果李蓮英出不來,那麼崔玉貴也行,再不就是劉祥,總之是一定要叫出來一個,同時慶親王還給了待衛1000兩銀子的辛勞費。

崔玉貴是現在皇宮裏僅次於李蓮英的第二號太監,和李蓮英並列為慈禧身邊的“哼哈二將”, 他小時候在慶親王府裏當過差,因為有些武功底子,被慶親王舉薦進宮在升平署戲班演戲,討得慈禧太後喜歡,從此得以發跡。光緒年間升任二總管(大總管是李蓮英)、帶三品銜(李蓮為二品銜)藍頂戴。

而劉祥又名劉徳盛,是慈禧的專職梳頭太監,在皇宮裏被稱為“梳頭劉”,也是李蓮英的幹兒子,雖然他沒有李蓮英、崔玉貴的權勢,但憑著一手梳頭的功夫,也深得慈禧的喜爰,並討得慈禧的貼身宮女榮兒為妻。太監娶宮女為妻,在明清兩代都不是稀罕事,但能娶到慈禧的貼身宮女榮兒,說明這“梳頭劉”也都是宮裏有份量的太監。

待衛們自然都認識慶親王,不能不賣王爺一個麵子,何況還有1000兩白銀的巨款,而且找這幾個太監也不是怎麼為難的事情,因此待衛們收了錢,安排兩個人摸進宮去找人。

就在慶親王和李經方等待的時候,榮祿和王文韶也前後腳的趕到了宮門前,四人碰頭,王文韶顫聲道:“怎麼會弄到如此地步?”

慶親王苦笑了一聲, 道:“百密一疏,百密一疏啊!其他的事情都想到了,但偏偏就是宮裏人出了事,找誰要越不好,偏要到海外華人的頭來,這幫奴才,平日裏也太放縱他們。”

王文韶跺了跺腳,道:“這幫該死的奴才,這油鍋裏的錢也敢撈?不過這海外華人也是,給他不就完了嗎?才多大點事啊,真是食古不化,食古不化啊。”

榮祿道:“現在說這些都遲了,還是想想該怎樣善後吧,不知現在太後知道此事嗎?”

慶親王道:“還不知道啊,我己經派讓人進去找人去了,等人出來了一問就知。”

這時李經方道:“各位大人,無論太後知不知道此事,但我們這一次都不能因此事而開罪海外華人,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啊。”

其他三人聽了,也都默然無語,其實不用李經方說,三人也都知道這個時候是絕對不能得罪海外華人,更是不能以這種方式來得罪海外華人,隻是老佛爺是什麼心態,什麼態度,誰都說不準。榮祿也歎了一口氣,道:“見機行事吧。”

幾個人正說著的時候,隻見從宮裏匆匆的出來一個人,正是大總管李蓮英,幾個人立刻迎了上去,隻見李蓮英的臉色卻不大好看,還不等眾人開口,李蓮英己苦笑了一聲,道:“王爺,榮中堂、王中堂還有大公子,你們幾位來得正好,太後和皇上正等著見你們呢?隨奴才進宮吧。”

幾個人聽了,心裏也不禁一沉,看來慈禧是知道了,不然也不會馬上就招見眾人。其實從幾個人心裏來說,最好是別讓慈禧知道,因為一但慈禧知道,就會憑添變數,那怕是私下裏把事情擺平了以後,再讓慈禧知道也不為遲晚。隻是看來這番希望卻是落空了。

原來萬海澄回到行宮以後,情緒平複了下來一些,他也發現這事情有些難以收場了,因為賜給秦錚的官服被自己帶回來了,怎麼向老佛爺回話呢?總不能說海外華人不給自己銀孑,所以自己把官服帶回來了!萬海澄心裏清楚,這話根本就說不出口。而編套謊話,把責任都推到海外華人的身上,萬海澄也明白,這根本就騙不了老佛爺。因此萬海澄思來想去,隻能先去找自己的幹爹李蓮英,讓他給自己拿個主意。

於是萬海澄悄悄的找到李蓮英,將事情的經過告訴給李蓮英。而聽完了萬海澄的講說之後,李蓮英也嚇得手腳冰涼,他可不是萬海澄,不知道事情的輕重,海外華人是什麼人物,現在整個大清國都惹不起海外華人,連老佛爺想回北京都得看海外華人的臉色,而萬海澄居然去找海外華人要錢,結果把他們給得罪了,這還得了,而且他是自己的幹兒子,自己可也脫不了幹係的。

李蓮英又氣又悔,早知這樣,自己在萬海澄出宮時就該提醒他一句,但這奴才也太沒眼色了,連油鍋裏的錢也敢撈。因此李蓮英怒火攻心,連打了萬海澄十幾個耳光,罵道:“作死的東西,豬油蒙了心,海外華人的錢也敢要?早晚要死在錢眼裏。”

雖然挨了十幾個耳光,但萬海澄還沒有會過意來,以為李蓮英不過是正常的生氣,因此跪在地上道:“幹爸爸,不是兒孑貪財,而是這海外華人實在是太不開眼了,兒孑當了這麼多年的差,還沒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