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勝不置可否,道:“把本府官員的名冊拿來給我,今天沒有來的人,就在名冊上給我直接劃掉。”
這時陸祥明也不敢再多說什麼,老老實實的拿過名冊,在上麵尋找今天未來的人員名單,然後提筆在邊上劃了一條線,以示注明,但心裏卻隱約感覺到今天的事恐怕還沒有完,這位新任的知府大人肯定還有別的動作。
而就在陸祥明劃名單的時候,王勝又在場的眾人道:“我們的來曆,各位大概都知道,我們原本就不是朝廷的人,所以我們的規據,和朝廷以前的也大不樣。各位都是在濟南府裏當差多年的人,而朝廷以前的規據我們也知道一些,仗勢欺人、循私舞弊、吃拿卡要、苛扣搜刮這些事情,各位以前大概都做過不少,而且在這大清國各地的情況也都是差不多,但在我們這裏,這些事情都是絕對不許的。”
眾人都在靜靜的聽著王勝說話,表麵上雖然都裝出一付恭敬的樣子,但心裏的想法卻各有不同,剛才王勝將今天未來的官吏直接除名,確實給眾人造成了不小的衝擊,有人己經明白這海外華人恐怕是來者不善;但也有人心裏不以為然,認為別看王勝現在說得鏗然有聲,等真正施起政來就知道了,被他除名的這些人的能量有多大,到時候什麼事情都幹不成,就等著看海外華人的笑話吧;而也有人想著,朝廷給的薪俸就那麼一點,而且一年能發下一半來就算不錯了,如果不許吃拿卡要、苛扣搜刮,難道叫我們這些人喝西北風去嗎。
王勝又道:“以前朝廷給各位多少薪俸,我們也是知道,老實說確實不高,而且還不能發全,養家糊口尚且不夠,因此各位以前吃拿卡要、搜刮百姓的行為,也有不得己之處,這一點我們能夠體諒,在我們手下幹活,肯定會保證你們的薪俸要比原來高,絕不會虧待你們,但也不能和搜刮來的錢則相比,不過以前你們做的事情我們可以不計較了,但從今天開始,我們接管了山東,以前的規據就全部都要改了,必須按我們的規據來,到時候也自然有人教你們,我們有那些規據。另外願意在我們手下幹活,可以留下,不願幹了也可以請辭離開,但如果留下幹卻是陽奉陰違,當麵一套背後一套,可別怪我們不客氣。”
原來在王勝上任之前,怎樣處理原來濟南的官吏,在華東政府裏有兩種意見,一是認為華東政府缺少治理濟南這類大城市的經驗,畢竟以前華東政府接手的地方除了天津、北京之外,就都是縣城一類的小城,而天津、北京都是用武力攻取,城裏原有的行政組織己被破壞,因此可以先進行一段時間的軍管,為穿越者重新建立自己的行政組織爭取了時間;青島、威海也基本是這種模式;而膠州、高密、即墨三縣則是先控製周邊的農村,然後才接管縣城,而且縣城的規模不大,重新建立自己的行政組織並不難;隻有濟南是華東政府通過和平移交的方式接管的第一座大城市,不僅城市規模大,而城裏原有的行政組織依然建立,且運行良好,冒然破壞重建,很容易引發混亂。
而濟南原有的官吏熟悉本地的情況和以前的運作模式,而且有一定的行政管理經驗,如果放任不管,完全另起爐灶,未免太資源浪廢,不如把他們納入到自已的行政管理體係中來,不僅可以節約人力,而且也有利於重新建立自己的行政組織平穩過渡。
另一種意見則是認為清廷的官吏體係已經從根腐爛,這些吏員們幾乎個個都是盤剝百姓的能手,而且手法隱蔽、名目巧立,花樣百出,而且互相之間盤根錯節,形成一個巨大的關係網,其中還有不少人在濟南府的惡名昭著,民怨極高,一但將他們納入到自已的行政管理體係中,不僅容易給老百姓造成華東政府和清廷沒什麼區別的印像,而且還容易被這批人架空,繼續掌控基層,到那時他們繼續搜刮盤剝百姓,結果卻是由華東政府來買單,因此還不如把這一批官吏徹底清理,最多就是養著他們也花不了多少錢,一定要另起爐灶,重新建立自已的行政管理體係,雖然在短時間內會造成一定的混亂,但卻可以減少許多的後患麻煩。
這兩派各持己見,爭執不下,而最終行政院決定商議確的原則是:有保留的使用清廷的基層官吏,而對少數惡名昭著,民怨極高的官吏則毫不手軟,立即鏟除,一來是殺雞亥猴,震攝其他的官吏;二來也是讓老百姓感覺到華東政府和清廷不一樣。而對其他協從官吏則既往不咎,並釆用自願原則,如果願意在華東政府的體係下工作,需要經過培訓教育之後才能正式上崗,但隻能從最基層做起,不過薪俸待遇標準和華東政府工作的其他歸附民一樣,並且也同樣有晉升的機會;而不願在新政府幹的,也不強求,可以在名議保留原有的官職差使,但並沒有特權,薪奉由華東政府發放,但執行的是清廷的標準,是沒有機會撈外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