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陸軍編製(三)(1 / 2)

羅嶽道:“如果是通用機槍的話,那麼就最多隻能下放到排一級的作戰單位,還是無法提升班一級單位的作戰火力啊。”

邱亞輝嗬嗬笑道:“班一級的作戰單位就算了吧,在這個時代就是輕機槍一般也就下放到連一級的作戰單位,下放到排的都很少了,所以給班一級的戰鬥單位配備機槍,那己經是二戰以後的事情了。而且這個時代的所謂輕機槍,重量都在10公斤左右,差不多己經趕上通用機槍了,一挺機槍至少也要4個人伺候,而真正的班用輕機槍,應該都在7公斤以下,像我們以前用的95式班用機槍,還不到5公斤,所以才能一個人搞定,一個班能配兩挺,因此這個時代的輕機槍也不可能下放到班一級的作戰單位去。”轉頭又問唐能誌道:“現在研製的通用機槍大概的性能怎麼樣?”

唐能誌道:“這型機槍還是以麥德森機槍為原型,雖然現在公認二戰德國製造的MG34機槍是第一型通用機槍,但麥德森機槍很早就開始使用三腳架的配置,因此輕重通用機槍的概念,早就在麥德森機槍上就有所體現了,隻不過麥德森機槍是采用彈匣供彈,持續火力方麵相對較差,通常都被當作輕機槍使用。而且麥德森機槍的技術工藝條件,在這個時代更容易達到,MG34機槍不但使用了大量的貴重金屬,而且其散熱片、機匣、和很多零件都是用整塊金屬切削出來的。不但材料利用率低,而且工藝複雜、加工時間長,更為重要的是以我們現在的工藝水平是根本達不到的。我們研製的這型機槍全長大約在1250毫米左右,在重機槍狀態,全重將控製在20公斤左右,而輕機槍狀態的全重控製在16公斤以內,其中純槍重不超過12公斤,釆用側向彈鼓供彈和彈鏈供彈兩種模式,不過射速隻有每分鍾400發,射程1000米。”

羅嶽道:“這就夠了,每分鍾5、600發的射速隻是紙麵上的光鮮數據,真到了戰場上,能達到每分鍾300發就己經是很不錯了。1000米的射程也有多的,實際在5、600米就差不多了。”

邱亞輝也點了點頭,道:“重量還算合適,比馬克沁機槍要好得多,一個機槍組配6個人就夠了,在極端條件下,就是兩個人也行,可以做為營級的支援武器,可以設機槍排或機槍連,平時由營部直接指揮,戰時下放到連或排級作戰單位。而馬克沁機槍則做為團級的火力支援武器更好一些。”

羅嶽道:“馬克沁機槍做團級火力支援武器到是可以,但通用機槍至少要下放到排級作戰單位,毎個排最少要配一挺,最好是能夠達到一個排配兩挺,這樣就可以確保基層作戰單位的火力了。”

唐能誌也苦笑了一聲,道:“這個要求恐怕是有點難啊,因為這個時代沒有衝壓技術,而機槍相對於步槍來說,結構要複雜得多,如果要大規模生產的話,不僅產能難以保證,而且價格也絕對不菲啊。”

這時一直沒有說話,而是在記錄眾軍官發言議論的諸亞平道:“等這型機槍定型以後再說吧,如果無法大量生產,可以仿照舊時空的日軍編製,將師分為甲種師和乙種師兩類,編製不同的武器,確保有幾個精銳師。”又問唐能誌道:“樣槍什麼時候能出來。”

唐能誌道:“估計下個月就能夠出樣槍,再經過一二個月的調試,就可以出試用品了。”頓了一頓,又道:“另外我們還在研發衝鋒槍,進度和通用機槍差不多,三個月以後,可以開始試用,關於槍支方麵,目前兵工廠的成果就是這些,另外一個係列產品就是火炮,首先介紹迫擊炮吧,這裏有樣品,但在這裏不能試射,要想試射的話,就要到生產基地去。”

羅嶽聽了也大感興越,雖然機槍的火力強大,但作為排連級的支援火力,其實迫擊炮要比機槍的威力更大,因此立刻道:“有那些樣品。”

唐能誌一邊安排人員將迫擊炮的樣品拿出來支好,一邊道:“我們現在一共生產了4種型號的迫擊炮,分別是45毫米擲彈筒、60毫米迫擊炮、82毫米迫擊炮、100毫米迫擊炮,現在正在研製120毫米迫擊炮。”

羅嶽道:“還有擲彈簡嗎?”

唐能誌點了點頭,從桌子上拿起剛剛架好的一型最小的迫擊炮,遞給羅嶽,道:“其實擲彈筒就是一種輕型迫擊炮,不過在舊時空裏,隻有日本大量裝備了這種武器,畢竟有些高不成低不就,其他國家基本都在用真正的迫擊炮了,當然那是在二戰時期,而現在擲彈筒的威力還算是可觀,因此我們的這型擲彈筒就是仿製的日本89式擲彈筒,口徑45毫米,全炮長425毫米,炮筒身長285毫米,炮筒腳長140毫米,全炮重2.88公斤,炮筒重1.82公斤,炮筒板重1.06公斤,有效射程400米,最大射程600米,最短射程100米。可以發射手榴彈,也可以發射專用的榴彈,其中榴彈重0.6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