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秋收行動(五)(1 / 2)

羅嶽點了點頭,道:“好,你沒有去過臥虎山,那麼你是怎麼通知土匪,又是怎麼將糧食物資交給他們的?”

即然己經答應了幫華東政府,孫賢祿也就不在有什麼隱瞞,道:“小人和賊人們約定過,隻要是村裏答應了給他們東西,就在村口上插一麵旗幟,而在旗幟上綁幾條布帶子,就是和他們約定幾天以後可以將東西湊齊,而交物的地點在村子南邊的小河邊上。糧食物資用大車裝運,豬羊牲口牽趕,由小人帶幾個村民運到河邊,他們會來接取,連車一起帶走,並給小人留幾兩銀子買車,其他村裏也都是一樣的。”

羅嶽沉呤了一會兒,道:“一般你會帶多少村民運送糧食物資?而他們一般會派多少人來接取?”

孫賢祿道:“每次總要10多個人吧,而賊人那邊,大概是4、50人。”

羅嶽又想了一想,道:“好吧,你們先回家去,然後馬上在村口插旗子,綁三根布條,如果有人問你,就說這是鄉政府讓你這樣做的,其他的什麼話都不要說。明天一早,帶我到小河邊去看看?”

孫賢祿答應了一聲,在工作人員的安排下,這才領著自己的老婆子女回家去安排插旗的事情。

而他走了以後羅嶽又道:“雖然孫賢祿答應了幫助我們,但也不能對他完全放心,由其是要防止他帶著家人逃跑,因此這幾天要專門派人盯著他。”

丁超點了點頭,道:“好,我馬上就去安排。”

羅嶽又對薑海東道:“民兵的工作你要做好,就這幾天的時間,一定要把他們的情緒穩住。其他的事情,等我明天看了河邊的地形再說。”

薑海東道:“是,我一定會處理好。”

當天晚上,羅嶽派人回濟南下令調一營夜間趕到北崖村來,在村西北6、7公裏的樹林裏駐紮,並讓營長班曉威到村裏來向自己報到。

第二天一早,羅嶽、班曉威換上了便衣,帶著十幾名衛士,在孫賢祿的帶領下,來到村外的小河邊。這條河並不大,河麵估計隻有2、30米寬,但卻是這一帶地區的主要灌溉水源,連結著好幾個河渠口,以前孫賢祿和強盜交接的地點到是沒有固定地方,因為這一帶的地勢較為平坦,因此隻要是站在河堤上,離得很遠都能看得見,當然連續幾年下來,也大體形成了一個範圍。

羅嶽站在河堤上放眼四望,河堤也不高,隻有3、4米的樣子,而且頂部的寬度還不到3米,不過內外到是長著不少樹林,另外靠近河邊的地方,還生長著一些蘆葦,不過總體來看,地勢較為平坦,並不是一個設伏隱藏的好地方,當然如果隻藏幾百人,還是免強可以做到。

看了一會兒,羅嶽問孫賢祿道:“以前土匪們都是怎麼來的?”

孫賢祿道:“他們都是從堤上來和我們碰頭。”

羅嶽道:“河堤不可能通向臥虎山吧,因此他們應該是有一個地方上堤才對,你知道在那裏嗎?”

孫賢祿點了點頭,道:“小人知道,大約在5、6裏遠的地方,有個上堤的路口,而且下堤之後的道路是直通向臥虎山的。”

羅嶽道:“這就對了,帶我們到那邊去看看。”

勘測了一個上午的時間,羅嶽等人回到村裏,馬上聚集主要的軍官協商伏擊土匪的策略。從勘測的情況來看,在交接的地點並不適合設伏,而且孫賢祿隻帶10來個村民去和4、50名土匪接洽,在雙方直接接觸的人數上處於絕對的劣勢,由於距離太近,未必能夠體現人民軍在火力的優勢,難以在第一時間內對來接洽的土匪完全控製住,而且也不容易保護孫賢祿的安全,畢竟如果孫賢祿真的是全力幫助人民軍,那麼就必須要保證孫賢祿的絕對安全,這不僅僅是從道義方麵考慮,而且也是要將孫賢祿樹立成一個典範,表示人民軍會全力保護幫助政府的人,如果孫賢祿在衝突中受傷甚致是喪命,那麼以後還有誰會幫政府做事,因此在交接的地區設伏擊,並不是最佳的方案。

相反在土匪收到糧食物資以後,離開河堤,轉入到通向臥虎山道路的地點到是更適合伏擊的地方,雖然這裏的地勢也交接地點差不多,但因為是道路轉折的地點,因此更有出奇不易的突然性,而且這時隻剩土匪的人員 ,人民軍也可以毫無顧忌的出手。當然這個方案的不利之處在於難以對土匪形成合圍,以俘虜大部份土匪,而且容易有漏網之魚產生。

不過羅嶽認為這些不利之外都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因為現在人民軍有一個營的兵力,既使不算支援部隊也有500餘人,在總人數上有絕對的優勢,因此這些不利的因素都是可以靠人數上的優勢來彌補,而且如果人數還不夠,則還可以從濟南城裏調兵來增援。另外隻要能俘虜其中一半的人數,其實也是可以接受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