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華東政府也十分看重給日本提供物資這一條,雖然這確實是幫助了日本,但對華東政府來說,畢竟按照華東政府的計劃,人民軍參戰的時間,要比日本少15-18個月的時間,而這段時間卻是華東政府促進經濟發展的一個大好機會。
由於戰爭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資,而且交戰的各方也沒精力討價還價,因此對非交戰國來說,是一個難得的發財機會,在舊時空裏,美國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大發戰爭財而崛起的。日俄戰爭雖然隻是一場局部戰爭,但卻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最大規模的局部戰爭,日俄兩國共計消耗了約8. 5億英磅左右,對其他國家來說,可能隻算一個尚可的套餐,但對華東政府來說,絕對是一頓大餐,一來是華東政府的體量較小,二來華東政府是近水樓台先得月,自然不能錯過這個機會。
另外英、美都會在物資方麵給日本足夠的支持,華東政府也同樣可以利用這個機會,為自己屯積足夠的物資,而又不引起其他各國的注意,因此華東政府自然不會接受日本的支付方式,要是拖一年才支付,那華東政府還賺個什麼錢呢。
李三傑道:“小村先生,我們的政府體量較小,資金有限,定金是我們對外購買物資需要的,定金是必須的,而且日本政府需要周轉期,我們的政府也需要周轉的時間啊,我們可拖不了那麼長的時間,當然我們也能夠理解日本的難處,可以適當的做一些讓步,但日本的條件,我們是不能接受的。”
談到了這一步,雙方也都將對方的條件,意圖摸了個6、7分,因此再度休會,華東政府要再度協商下一步的談判條件,而小村壽太郎也將目前的談判內容傳回國內,聽國內的進一步指示。
三天以後,日本政府回複小村壽太郎,提出可以先就提供物資和支付方式和華東政府簽定一個單獨的初步協議,其餘事項可以暫時擱置,以後再進行協商。
對日本的提議,華東政府也沒有拒絕,畢竟在談判中擱置一些條款,也是十分常見的事情。因此雙方又經過了幾天的協商之後,日本終於在價格上妥協,同意按照當時的市場價格向華東政府購買,畢竟從華東政府購買物資,確實要日本政府自己購買要節約一些,而華東政府也在支付方式上做出了一些讓步,同意將定金降到25%,並且隻用支付50%,而剩下的25%允許在一個月之後才支付。
雖然沒有完全達到自己的目地,但日本國內對這個協議的內容還是十分滿意的,不過這隻是一個初步協議,雙方並沒有正式簽定條約,畢竟還有其他的條款需要進一步的協商。雙方也約定,在今年年底或是明年年初的時候,再進行一次協商,將雙方的合作事項確定下來,並且將正式簽定條約。因為日本政府認為,到了那個時候,和俄國的第三次談判將舉行,那時日本也將正式確定,是否對俄國發動戰爭,又是在什麼時候開戰,再根據當時的情況來確定和華東政府的條件。
小村壽太郎帶著一個成果回國,而華東政府卻收到湖廣總督趙爾巽、河南巡撫張人駿的聯名公文,當然這份公文是發給山東巡撫衙門的,雖然現在山東巡撫衙門己經被裁撤掉了。
原來華東政府爪哇護僑之後,將清廷置於十分尬尷的位置,但清廷盡管惱火,卻又不敢向海外華人發泄,慈禧太後幹脆來了一個眼不見、心不煩,原來盡管將山東封為海外華人的封地,但清廷還照常會和山東各地都有公文來往,並且向山東地區委派官員,盡管知道這些官員到了山東也沒有什麼用,而清廷的官員們也都知道,到山東上任為官,就是個空架子,實際一點權力都沒有,弄不好連命都保不住,因此人人都視到山東為官為險途。
在爪哇護僑之後,清廷拒絕接受任何來自山東的公文,也不像山東派遣官員,就當是大清沒有山東這一塊地方了。這一來清廷的官員們自然是高興,終於不用再去這個險惡去處了。當然清廷對山東的官員也不聞不問,有些有門路的官員都紛紛托人情、找關係,轉任他處,而沒有門路的官員則要麼掛印離去,要麼幹脆徹底投靠了華東政府。
而華東政府本來就在山東積極的推行去清化進程,正好借這個機會,將清廷的地方官員、機構全部都裁撤掉了,徹底抹去了清廷在山東的最後一點痕跡。
湖廣總督趙爾巽、河南巡撫張人駿當然知道這個情況,但兩人還是聯名向華東政府發來公文,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原來華東政府在去年實施的“分礦計劃”,給湖廣、河南帶來了巨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