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博海道:“我同意老秦的意見,所以我們的聲明就應該遣責日俄兩國,把話說得越重越好,措詞越嚴勵越好。”
李三傑道:“遣責俄國當然是沒有問題的,但要遣責日本是不是有些過了,至少我們現在還和日本是合作關係,雖然隻是假合作,而且協議也不公開,但至少有這一年裏,要穩住日本,如果遣責日本,會不會引起日本的懷疑?”
汪軍道:“如果隻遣責俄國,不遣責日本,那也脫不開賣國的嫌疑,畢竟這次是兩個國家在我們的領土打仗,我們總不能說日本打俄國是幫助中國吧?那還不如不發表聲明呢?”
秦錚道:“我到是認為不用擔心日本的反應,一個是現在日本還需要我們的幫助,二個是前段時間日本不是擺了我們一道嗎?這次就算是我們的一次報複行為了,外事部再通過私人渠道,向日本轉達我們的聲明隻是政府形像的需要,合作的態度並沒有變,我估計日本也隻有認了,我到是擔心我發表了聲明之後,把民眾的情緒激發起來,真的要求我們出兵解救東北,而我們政府被民意裹脅,被迫提前出兵,從而打亂了我們的計劃,所以這個度一定要把握好。”
夏博海道:“這到是好辦,我們可以打淸廷推到前麵去當擋箭牌,比如在聲明中要求清廷表態,或是請清廷下令,這樣把球踢給清廷,而我們自己則可以被摘出來”
葉岩福道:“這恐怕不大好吧,萬一清廷真的下令,讓我們出兵,己不是弄巧成拙了嗎?自己挖坑把自己給埋了嗎?”
秦錚嗬嗬笑道:“放心吧,這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事情,首先是各國是不會允許清廷出兵,他們自然會向清廷施加壓力,其次是就算是叫我們出兵,也不是一句話就行了,起碼要給我們一個大名議吧,而且至少還要給我們一部份軍政大權,都說甲午戰爭是李鴻章一人對一國之戰,但在名議上李鴻章是掌握了全國的大部份資源,隻是李鴻章調不動其他的地方勢力而己,但你們認為清廷會將大部軍政權力交給我們嗎?我們完全可以在聲明裏提一下。”
夏博海道:“這個我們到不用在聲明裏提,但可以讓輿論配合一下,找幾家上海報紙,搞個聯名推薦之類的行動,要求清廷啟用我們,並且把軍政大權交給我們,讓我們出兵,這樣的效果會更好。”
秦錚也點了點頭,道:“嗯,這樣操作確實效果更好一些。聲勢不妨造得更大一點,還要加上讓我們執掌軍機。”
徐濟超道:“但一直以來,我們都是以一個獨立政治體的名議出現,明白人也都知道,我們根本不聽清廷的,這一次把清廷推到前麵來,恐怕有不少人也能夠看得出來,我們是在找借口。”
秦錚道:“這總是再所難免的,我們不可能做到天衣無縫,讓所有人都滿意,總會有人對我們有質疑,但有清廷在前麵擋著,我們的壓力就會小得多了,而且我們隻要把這一年多的時間熬過去,等我們真的出兵了,對我們的質疑也就會煙消雲散。”
夏博海道:“這個道理是沒有錯,但我們也不能表現得過於敷衍,我看這樣吧,在聲明裏加上‘我們將保留釆取一切行動的權力’,這樣在輿論宣傳上好說一些。”
其他人聽了,也都沒有異議,於是聲明的大體框架就這樣確定下來。就在第二天,華東政府發表了自己的聲明,措詞十分嚴勵,對日俄雙方都進行了嚴厲的遣責,要求雙方立刻停止戰爭,並且退出中國領土,更不得傷害中國平民,同時也要求清廷盡快表態,並采取有效措施保護中國東北,最後又提到,華東政府將保留釆取一切行動的權力。
而外事部又在私下和日、俄領事館通氣,對日本表示華東政府和日本合作的態度不變,聲明隻是為了政府形像時需要;而對俄國的態度雖然強硬,並要求俄國保護好中國居民,但也表示華東政府沒有立刻參戰的意圖,而日俄雙方都對華東政府的聲明表示了理解。
華東政府的聲明發布之後,果然是全國輿論大嘩,紛紛要求清廷對日俄表示強硬態度,更致是出兵驅逐日俄,有幾家報紙都發表社論,認為現在清廷能夠驅逐日俄的,隻有海外華人,因此要求朝廷啟用海外華人,符之以兵權,還有的報紙甚致要求朝廷解散軍機處,啟用海外華人擔任軍機大臣,執掌朝廷,不僅可以驅逐日俄,而且還能主導朝廷推行新政,富國強軍。
這一波輿論的浪潮來得十分洶湧,一天以後甚致有不少官員都上書朝廷,要求朝廷啟用海外華人,出兵東北,驅逐日俄,保衛彊土。雖然在這一波輿論浪潮中,也有少部份反對的聲音,如認為日俄的實力太強,朝廷無力應對;海外華人包藏禍心,不可大用等等,但也改變不了這次輿論的大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