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閉塞作戰結束是在5月3日早上6點,雖然風浪依舊很大,但聯合艦隊並未返回仁川港,而是在大同江口海麵等待陸軍運輸船隊,然後掩護陸軍登陸,而登陸的地點定在鹽大澳東北的貔子窩(大連市普蘭店區)。雙方在席島彙合,東鄉平八郎派出第3艦隊,護送運輸船隊。
5月4日,海陸軍的混合艦隊出發,於5月5日淩晨到達登陸地點,而俄軍仍然毫無戒備,雖然阿列謝克伊夫立刻調動軍隊趕來阻止日軍登陸,但為時己晚,增援部隊沿海岸行軍,在途中遭到了日本軍艦的炮擊,退了回去。而到上午11點,第一波日軍登陸成功,並且在岸頭設置了灘頭陣地。
阿列謝克伊夫得知日軍分兩路在遼東半島登陸之後,知道陸戰開始,也不敢在旅順停留,當晚11點乘火車逃離旅順,並任命維特格夫特少將暫時代理司令官,在臨行之前,日軍在貔子窩的登陸還沒有結束,阿列謝克伊夫要求維特格夫特派遣艦隊出擊,進攻日本登陸艦隊。
但這時太平洋艦隊己經沒有勇氣再從旅順港內出擊了,因此維特格夫特認為現在可出動的艦隊數量不足,從旅順至貔子窩約90海裏,航行需8小時,一但被日本艦隊截斷退路,就有全軍覆沒之危,拒絕出擊。而阿列克謝耶夫也就沒有堅持,反而指示艦隊應該避免出現損失。
就在日軍在貔子窩登陸的時候,攻占九連城的第1軍繼續北進,又攻取了鳳凰城。不過鳳凰城其實是俄軍主動放棄的,因為遠東總司令庫羅帕特金認為應該在遼陽集中兵力和日軍決戰,一來是遼陽是俄軍經營多年,並且背靠奉天,有利於俄軍集中兵力和日軍決戰;二來可以拉長日軍的補濟線,分散日軍的兵力分布,削弱日軍的戰鬥力。
而這時在日本國內,再次軒起了支持戰爭的狂熱**,因為從5月1日開,可以說是捷報連傳,第三次閉塞作戰勝利,九連城大捷,貔子窩登陸作戰成功,攻占鳳凰城等等,勝利幾乎是一個連著一個,因此東京再度舉行慶賀大捷的“提燈遊行”,這次共計有2 0萬餘人參加。
結果在晚上遊行的人群發生了兩次踩踏事故,造成20人死亡、25人受傷,死者中有16個是不滿18歲的少年。但是事故並未阻止日本國民對戰爭的熱情,而且在日本國民看來,對俄作戰的勝利已經成為囊中之物了,因此在全國各地的提燈祝捷遊行己經成了常態。
不過這一連串的勝利確實改變了世界各國對這場戰爭的態度,在開戰之初,大多數國家都是不看好日本的,而在日軍成功登陸遼東半島之後,輿論的天平己轉向到日本這一邊來,世界各國普遍認為日本獲勝的機率更大一些,英國甚致樂觀的認為,日本實際己立於不敗之地了。
而在一連串勝利的推動下,日本在英國、美國金融市場發行的債券被一路看好,銷量極佳,由其是英美兩國的猶太財團,大量購買日本債券,讓日本籌集到了大筆的資金,因此從華東政府購買的三批物資也都十分爽快的付了錢,並沒有拖延。
另外連續的勝利,也讓日本海陸兩軍的信心爆棚,認為俄軍原來也不過爾爾,隻靠日本的力量就足以戰勝俄軍,取得勝利了,沒有必要再求華東政府出兵相助,海陸兩軍十分難得的取得了共識,正在勾通運釀,向政府正式提議,幹脆就明確回絕了華東政府。
但很快日本就知道,自己對戰爭進展太樂觀了,對戰爭的殘酷性估計得太不足了。
登陸成功之後,日本陸軍下一步的計劃是雙管齊下,派遣第3軍也在貔子窩登陸,南下進取金州,徹底切斷旅順和外界的聯絡,然後海陸軍聯合攻下旅順,同時海軍還抽調第2戰隊的4艘裝甲巡洋艦,負責日本海的警備任務,尋找並消滅海叁崴分艦隊;而第2軍則揮師北上,與駐守鳳凰城、九連城的第1軍江合,集中兵力進取遼陽,並進一步威逼奉天;如果這兩路作戰都能取得成功,那麼日俄之戰也就大局將定了。當然,海陸兩軍對這個作戰計劃也都充滿了信心。
陸軍在積極的調運人員物資,而海軍除了抽調軍艦守備日本海之外,則時不時在旅順港外遊弋,監視港內的俄軍,保持威攝,並掩護陸軍的運輸船隊。雖然第三次閉塞作戰並未取得成功,但馬卡洛夫陣亡之後,太平洋艦隊的士氣大落,己沒有勇氣再出港作戰,偶爾有出港巡邏、布雷的船艦,但一見日本艦隊來了,就立刻撤回到內港躲避,因此聯合聯隊上下也都漸漸有些鬆懈起來。